哥本哈根峰會是人類救地球的會議
2009-12-11 10:43:4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峰會7日開幕,192個國家代表團到會,將有大約110名各國領袖於18日大會閉幕當天蒞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峰會。這次會議,是討論地球氣候變化危機及商量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碳氣減排數量,但令人感到極端諷刺的是,會中陸續登場的1200輛房車、140架專機以及大宴會佳餚,就製造多達4.1萬噸的「碳足跡」,相當於20萬輛一般汽車14天的排放量。
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極力呼籲「綠色復甦」和發展「綠色經濟」。當然,前提是各國都要做出減少碳排放的具體承諾。這次哥本哈根峰會,大家集中起來討論如何減少排碳,拯救地球,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會議變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互相較量,實質上是發達國家只知利己,而不顧及發展中國家的困難,利用減排來扼殺發展中國家的工業,那這次會議的成果,誰也不敢對之抱持樂觀了。
本次會議將是「京都議定書」承諾以來全球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新回應,由於在溫室減排責任和資金援助方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因此,預計雙方將在會議上展開激烈論戰。在會議召開前,中國和相關77國已公布了自己的減排目標。但是,美國、歐盟和日本對中國至少40%減排目標仍心懷不滿,預計它們將在大會上要求中國進一步減排。
北京已做好準備,與印度、南非、巴西達成共識,組成聯合戰線,在哥本哈根會議上迎戰美國與歐盟,呼籲發達國家承擔具有約束力的減排義務,不要把責任全推給發展中國家,那是不公平的。
美國環保署(EPA)7日宣布,造成全球暖化的六種溫室氣體「危害公眾健康」。這六種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甲烷、一氧化二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美環保署為什麼要在現在作此公布,那是為了讓總統歐巴馬18日赴哥本哈根會議時不致「兩串蕉」,也替國會首次立法限制減排鋪路。
美國雖然是「京都議定書」的參與國,但當時只由副總統高爾作象徵性簽字,經歷柯林頓和布希兩位總統,一直保持不簽字、不退出的立場。議定書須得國會批准,方始生效。但國會一直對減排存疑,恐傷及工業,柯林頓和布希兩位總統也恐怕在國會遭反對,故京都議定書從來不曾送交國會審議。如今歐巴馬政府已宣布要對溫室排放效應採取行動,他必須硬著頭與國會碰一碰了。
地球確實已走到了最危險的關頭,聯合國氣象組織(WMO)8日在哥本哈根會議公布的報告指出,2009年可能是1850年開始溫度紀錄以來,史上最熱的年度之一。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也極可能是史上溫度最高的10年。
英國氣象局的數據指出,自1970年以來,地球溫度持續升高,每10年皆以攝氏約0.18度的幅度成長。科學家警告,如果各國不能就這次會議達成協議,斷絕化石燃料使用並以綠色能源代之,地球溫度只會不斷升高。
英國首相布朗呼籲歐盟友邦,提高自身的減碳目標,迫使美國及其他國家跟進。歐盟於10日至1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歐盟高峰會,必有機會回應布朗的訴求,討論提高減碳量的可能。
減碳排放雖會影響工業,但卻是一場人類自救的行動。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場地,一旦地球暖化,洪水淹沒低地,氣候發生劇烈變化,而致人類無法在地球上居留,人要到哪裡去?所以,哥本哈根如果談不出一個結果,還要再想辦法,商量出一個可以繼續共同生存之道,要不然,那就只有等死了!
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極力呼籲「綠色復甦」和發展「綠色經濟」。當然,前提是各國都要做出減少碳排放的具體承諾。這次哥本哈根峰會,大家集中起來討論如何減少排碳,拯救地球,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會議變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互相較量,實質上是發達國家只知利己,而不顧及發展中國家的困難,利用減排來扼殺發展中國家的工業,那這次會議的成果,誰也不敢對之抱持樂觀了。
本次會議將是「京都議定書」承諾以來全球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新回應,由於在溫室減排責任和資金援助方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因此,預計雙方將在會議上展開激烈論戰。在會議召開前,中國和相關77國已公布了自己的減排目標。但是,美國、歐盟和日本對中國至少40%減排目標仍心懷不滿,預計它們將在大會上要求中國進一步減排。
北京已做好準備,與印度、南非、巴西達成共識,組成聯合戰線,在哥本哈根會議上迎戰美國與歐盟,呼籲發達國家承擔具有約束力的減排義務,不要把責任全推給發展中國家,那是不公平的。
美國環保署(EPA)7日宣布,造成全球暖化的六種溫室氣體「危害公眾健康」。這六種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甲烷、一氧化二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美環保署為什麼要在現在作此公布,那是為了讓總統歐巴馬18日赴哥本哈根會議時不致「兩串蕉」,也替國會首次立法限制減排鋪路。
美國雖然是「京都議定書」的參與國,但當時只由副總統高爾作象徵性簽字,經歷柯林頓和布希兩位總統,一直保持不簽字、不退出的立場。議定書須得國會批准,方始生效。但國會一直對減排存疑,恐傷及工業,柯林頓和布希兩位總統也恐怕在國會遭反對,故京都議定書從來不曾送交國會審議。如今歐巴馬政府已宣布要對溫室排放效應採取行動,他必須硬著頭與國會碰一碰了。
地球確實已走到了最危險的關頭,聯合國氣象組織(WMO)8日在哥本哈根會議公布的報告指出,2009年可能是1850年開始溫度紀錄以來,史上最熱的年度之一。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也極可能是史上溫度最高的10年。
英國氣象局的數據指出,自1970年以來,地球溫度持續升高,每10年皆以攝氏約0.18度的幅度成長。科學家警告,如果各國不能就這次會議達成協議,斷絕化石燃料使用並以綠色能源代之,地球溫度只會不斷升高。
英國首相布朗呼籲歐盟友邦,提高自身的減碳目標,迫使美國及其他國家跟進。歐盟於10日至1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歐盟高峰會,必有機會回應布朗的訴求,討論提高減碳量的可能。
減碳排放雖會影響工業,但卻是一場人類自救的行動。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場地,一旦地球暖化,洪水淹沒低地,氣候發生劇烈變化,而致人類無法在地球上居留,人要到哪裡去?所以,哥本哈根如果談不出一個結果,還要再想辦法,商量出一個可以繼續共同生存之道,要不然,那就只有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