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菲向國際採購米糧不順遂的關懷
2009-12-12 09:45:3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菲律賓國營糧食機構9日表示,菲向國際市場買米,情況殊不順暢。報價的糧商既少,索價又比上月協議至少提高30%,允售的食糧總量較前同意者竟減半供應。種種跡象顯示,全世界供糧緊張已浮上檯面,2008年4月間曾出現過的全球糧荒,引爆37國缺糧動亂現象,又告呼之欲出。對於菲國處境,我們甚是關懷,畢竟「巧婦無米為炊」是一件嚴重的事。而可能會出現的全球糧食供應不足,尤其是令人省思的議題,不應等閒視之。
菲律賓總統艾若育10月初即命令農政機構進口稻米,以因應凱莎娜颱風肆虐所造成的農作歉收與缺糧問題。當時即由糧食機構預定輸入25萬噸稻米,並於1-4月交貨,庶可免於事到臨頭才去覓糧。這項預先籌畫的行動,初進行時並無異狀,卻在將交糧時發生問題。雖然糧商把責任推給農家和出口商,其中內幕也無法知曉。但世界糧食供需問題,已因而顯露,將來進一步發展,不僅會影響到許多人的一日三餐,還有更多更大發展,如果處理不慎,後果難以想像。
美國時代周刊今年10月中旬曾發表專文,逕指糧食短缺威脅到鄉村脫貧和許多地方居民吃不飽飯。相關現象促使各國政府重新調整經濟政策,一改過去輕忽農業的做法,紛紛推動提高農業產量、促進鄉村發展的新政策,掀起一場新的「綠色革命」。這種近似臨渴掘井的行動,事實上只算是一種陌生號召的開始,以往30年一直不受當局重視的全球開發中國家農業。
到了糧食安全和鄉村發展都變成難以收拾的社會問題了,才重新由政府和開發組織投資農業,提供農民援助,能夠不顯得陌生嗎。假若新的一波綠色革命能推動得起來,緊接著的要務就是要挹注更大財力和現代知識於農業發展。使在各國不同環境中,建構可大可永的全面農業,庶不致再發生缺糧造成社會動盪的危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時下世界上約75%的人口在鄉村地區居住,這些居民是弱勢族群中的弱勢。他們知識程度低,生活環境差,基礎建設幾全告缺如。無論從事農耕或游牧,世世代代都停留在該行業的初階,既無改良,也沒有競爭力,變成所謂文明社會最喜歡輕忽的一群。因此,有心人對於新的一波綠色革命,所能存著的期待,一直不敢認真確定。
7大工業國集團7月在義大利舉行高階層會,強調採取果斷行動使人類免於飢餓,迫在眉睫,並誓言投入200億美元,發展農業。信誓旦旦,但農牧發展,豈是一蹴可幾,何況許多官方支票到位慢、折扣大,轉化為具體成果還難有定數。面對時下致力發展農業的各方承諾,可以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看待。願在社會動亂危機再度發生前,適當的平衡力量能夠出現,新綠色革命能夠奠立。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狄奧夫6月間表示,全球飢餓人口已達到10億2000萬歷史新高,也就是世界上每6人就有1人吃不飽。而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新增飢餓可憐人不斷加入,真有危機四伏的感覺。菲律賓為增補農損,以防缺糧,揭開了新的糧市信息,一方面令人心驚;另一面也向全世界提告,再度聚焦於農業發展,已經刻不容緩。若沒有具體做法,後果不堪設想,把糧市消息擠出來的菲律賓,似也該下決心振興農業,畢竟求人不如求己啊。
去年國際缺糧期間表現最好的泰國,曾有稻米產量正常、又未禁止稻米出口的紀錄。既得國際肯定,各方還期待泰國有更充沛的稻米可出口,這番世所僅見的表現,難能可貴。這是淳樸的農業無名英雄贏來的無上殊榮,政府應予鼓勵,協助他們進步,逐漸進入現代農業首席的地位。
菲律賓總統艾若育10月初即命令農政機構進口稻米,以因應凱莎娜颱風肆虐所造成的農作歉收與缺糧問題。當時即由糧食機構預定輸入25萬噸稻米,並於1-4月交貨,庶可免於事到臨頭才去覓糧。這項預先籌畫的行動,初進行時並無異狀,卻在將交糧時發生問題。雖然糧商把責任推給農家和出口商,其中內幕也無法知曉。但世界糧食供需問題,已因而顯露,將來進一步發展,不僅會影響到許多人的一日三餐,還有更多更大發展,如果處理不慎,後果難以想像。
美國時代周刊今年10月中旬曾發表專文,逕指糧食短缺威脅到鄉村脫貧和許多地方居民吃不飽飯。相關現象促使各國政府重新調整經濟政策,一改過去輕忽農業的做法,紛紛推動提高農業產量、促進鄉村發展的新政策,掀起一場新的「綠色革命」。這種近似臨渴掘井的行動,事實上只算是一種陌生號召的開始,以往30年一直不受當局重視的全球開發中國家農業。
到了糧食安全和鄉村發展都變成難以收拾的社會問題了,才重新由政府和開發組織投資農業,提供農民援助,能夠不顯得陌生嗎。假若新的一波綠色革命能推動得起來,緊接著的要務就是要挹注更大財力和現代知識於農業發展。使在各國不同環境中,建構可大可永的全面農業,庶不致再發生缺糧造成社會動盪的危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統計,時下世界上約75%的人口在鄉村地區居住,這些居民是弱勢族群中的弱勢。他們知識程度低,生活環境差,基礎建設幾全告缺如。無論從事農耕或游牧,世世代代都停留在該行業的初階,既無改良,也沒有競爭力,變成所謂文明社會最喜歡輕忽的一群。因此,有心人對於新的一波綠色革命,所能存著的期待,一直不敢認真確定。
7大工業國集團7月在義大利舉行高階層會,強調採取果斷行動使人類免於飢餓,迫在眉睫,並誓言投入200億美元,發展農業。信誓旦旦,但農牧發展,豈是一蹴可幾,何況許多官方支票到位慢、折扣大,轉化為具體成果還難有定數。面對時下致力發展農業的各方承諾,可以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看待。願在社會動亂危機再度發生前,適當的平衡力量能夠出現,新綠色革命能夠奠立。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狄奧夫6月間表示,全球飢餓人口已達到10億2000萬歷史新高,也就是世界上每6人就有1人吃不飽。而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新增飢餓可憐人不斷加入,真有危機四伏的感覺。菲律賓為增補農損,以防缺糧,揭開了新的糧市信息,一方面令人心驚;另一面也向全世界提告,再度聚焦於農業發展,已經刻不容緩。若沒有具體做法,後果不堪設想,把糧市消息擠出來的菲律賓,似也該下決心振興農業,畢竟求人不如求己啊。
去年國際缺糧期間表現最好的泰國,曾有稻米產量正常、又未禁止稻米出口的紀錄。既得國際肯定,各方還期待泰國有更充沛的稻米可出口,這番世所僅見的表現,難能可貴。這是淳樸的農業無名英雄贏來的無上殊榮,政府應予鼓勵,協助他們進步,逐漸進入現代農業首席的地位。
关键词:米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