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矣哉!ECFA藍綠怎麼辯?

2009-12-16 09:47:0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ECFA怎麼辯?其實應改為怎麼辨?辯者,但論口說技巧;辨者,求其事理之分明也。最近台灣藍綠兩黨要辯論ECFA,即就兩岸經貿合作架構協議有一辯論。過去兩黨辯論一直喬不成,且各有說辭。三合一地方選舉後,馬英九釋出願為辯論之舉,但民進黨卻又設定辯論前提,即不知ECFA的具體內容,無從辯論,既然如此,不如暫緩,這又從何辯起,難矣哉!
 
從過去半年多以來,兩黨為ECFA可說是各說各話,執政者但願早早促成,在野黨則處處掣肘。就這種態勢而論,ECFA那有辯論的意義,不過是搭個場子再唇槍舌劍一番。未必真有什麼大意義。
 
那為什麼兩黨又要就此展開辯論?馬英九看來是豁出去,想要在敗選之後扳回一城。民進黨則想擴大戰果,趁勝追擊,蔡英文也不無個人興發,要當一個正典的黨主席。執政黨面對的是政見兌現和兩岸交往誠信;民進黨在意的看似ECFA的內容,而是藉此否定ECFA、藉此遲滯兩岸正常交往。
 
ECFA果然如民進黨所言,不但有損台灣人民利益,而且會導致不可逆轉的嚴重後果?在一中原則下兩岸之間原無主權流失問題。至於對產業的影響,就涉及產業體質和競爭力。嚴格講,因為ECFA而受創的夕陽產業,躲得了ECFA,也躲不了全球化的經貿格局,而且還得犧牲納稅人的辛苦錢來支撐。這不是ECFA的問題,而是台灣夕陽產業的轉型問題。 
 
兩岸簽署ECFA必然加速產業淘汰,但ECFA也是刺激與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觸媒,端視各個不同產業接受衝擊時的應變能耐如何。除開特定農產品和核心企業外,就產業管理的基本概念言:一個要求政策扶持的產業,必然也是貪腐和墮落的根源。反觀稍具規模的產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又無不躍躍欲試,期待ECFA開拓大陸市場。
 
馬政府把ECFA講得再明白,面對馬耳東風或曲解,也只有徒喚奈何。例如ECFA有利於企業的海外競爭,特別是關稅的減免原具雙向和互惠性質;也只有通過大陸市場,台灣產品入關時才可能取得相對優惠條件進入東盟市場。有無ECFA,會是嚴酷的差別待遇。或謂兩岸簽署ECFA等同陷入一中市場,難不成台灣只要台灣市場?
 
ECFA對台灣經貿發展,不可能是萬靈丹,但絕對是個機遇,能掌握機遇者,才可能創造競爭優勢。據估計,ECFA對就業市場的衝擊,將高達10萬人之譜;但ECFA可能創造的就業機會,或謂絕對超過10萬人,有可能高達20-30萬人的工作機會。輕重之間,執政者當有一取捨。
 
是以ECFA若要辨明,應該是ECFA的利弊得失,以及台灣未來的經貿發展方向。ECFA當然也會拉近兩岸距離,因為ECFA,大中華經濟圈可立即成形,而且因為互利互惠的緣由,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也可能有效拉近。至於是否可能促成兩岸政治對話,朝一個中國的方向發展,相信這才是民進黨真正在意的,也是台獨誓死反對的理由。
 
兩岸兩會第4次江陳會即將在台中市舉行,已有人揚言將採激烈抗爭,ECFA的辯論話題預估也會隨之擴散升溫。這也意味著朝野衝突不可能因辯論ECFA而能降溫,也可預期不辯則已,愈辯對立會愈形嚴重,而且大有可能卡在程序問題上不歡而散。更有綠色民調指出,有70%民意支持兩岸重要協議應先公投。
 
再者,民進黨內對ECFA的辯論有無共識,特別是由誰出面辯論,由誰出面爭鋒會更有爭議。蔡英文恐怕還得先應付黨內各路人馬的不同設想,才有機會從容上場,這又涉及五都首長和2012大選布局,暗潮更是洶湧。
 
朝野就重大政策辯論,是民主常態。ECFA事關台灣經貿發展和前途,只會愈辯愈明。馬英九和蔡英文的辯論也應如是觀。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