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理性開拓自由貿易新天地

2010-01-11 11:41:5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10國和澳洲、紐西蘭自由貿易協定(AANZFTA),從今(2010)年初開始上路。這是繼東盟──中國(10+1)自貿區建成後,另一個要出現的大型自貿區,由於聲勢可觀,早引起廣泛矚目。在國際貿易中,自由貿易是一種理想化的市場模式,自從世界貿易組織(WTO)於2003年9月墨西哥坎肯貿易談判失敗,隨後的杜哈回合談判又迭次受挫,簽定全球貿易條約的希望更渺茫。為彌補多邊貿易條約談判失敗的缺失,各方推動簽訂雙邊或多邊自貿協定蔚成風氣,亞洲近年更掀起一陣熱潮。而東盟在這方面的連串具體表現,顯示了在區域經貿合作的成就;隨之而來的整體運作是否順暢,端看東盟國家努力的程度和決策的靈活,無疑是一番嚴肅的考驗。
 
東盟澳紐自貿協定,共涵蓋12個經濟體、6億人口、國民生產毛額合計2.8兆美元。規模雖然不及東盟──中國、東盟──印度等兩大自貿協定,但是貿易額度甚是可觀。單對澳洲2008─2009年間就達到830億美元,澳洲1萬8500家出口企業中,約42%和東盟諸國有貿易往來。所以雙方從來就重視經貿關係紐帶的穩定進展,自貿協定簽署之日,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長林勳強在會中強調,此項協定攸關各國經濟與企業的未來發展。澳洲貿易部長柯里恩(Simon Crean)於工作首日,也興奮表示:亞洲國家帶領全球經濟復甦,東盟10國中有6國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至少為先進國家2倍。這項自貿協定,使澳洲有很好機會打入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市場。顯然大家都對此協定存有厚望,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外界自也樂觀其成。
 
按照雙方自貿協定,未來12年東盟成員和澳紐將逐步取消或降低部分產品關稅,這是自由貿易最基本的法則。沒有關稅壁壘,貨暢其流,貿易額自然提高,居民得到嘉惠,這是令人興奮的一面。但開放市場隨伴而來的是引進競爭,享受了共同利益,就可能使境內產業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所以,簽署貿易協定的雙方,並非穩贏不輸,須在享受對方提出市場的同時,依協定條件相對開放自身的市場,甚至提供政治承諾或利益。東盟澳紐自貿協定的內容,外界所知道的有限,但自貿協定簽署的基礎,必奠立在協議文本載明雙方所要的是什麼、能夠讓什麼之上。這個普世公認的觀念重要,牽涉廣,糾葛多,磨合困難,是協議推行是不是順暢的關鍵之一。
 
自由貿易協定內涵通常有三個領域: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照東盟澳紐自貿協議啟動的首個工作日新聞稿所說,該協定是澳洲規模最大,也是首次簽署的多國自貿協定,並且是東盟簽署過最全面性的貿易協定。果爾,付諸實施後所觸及政府和民間相關人士必然相當多,建立對自由貿易的觀念也就特別重要。國際貿易本來是相當專業性的事情,包括政府官員、工商企業和農業從業人員,大多連常識都不曾具備。到推動自由貿易,尤其是涉外的自由貿易,直接或間接衝擊到各類商品、產業,使之經營艱困,甚至生計都維持不下去,影響層面就大了。
 
所以東盟成為區域經濟整合成功軸心,緊隨著要做、甚至是全面推動的事情,就是建立以理性為基礎的自貿觀念,深入認清自由貿易的本質。才能使複雜的經貿互動行為趨於順暢,讓彼此迴旋空間變得寬廣。東盟各國早在2007年就同意進一步開放市場,力圖在2015年以前,仿歐成立單一經濟特區。並加強競爭力,吸引全球資本,所以理論上,東盟有自貿觀念普遍化的基礎。希望在自貿協定實施初階,加強宣導,化解可能受衝擊的糾結,經由與國際接軌提升國家地位。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