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貿區尚需文火慢燉
2010-01-22 11:21:0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虎年未至,中國已開始鞭打快牛,提早入手籌備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預定10月舉行的博覽會是第7屆,同期要辦的峰會是第4屆,本是為推動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而辦,自貿區已在元旦起步,中方對博覽會和峰會,因何熱情如此之高?
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開通,在中國和東盟的經貿關係上,本應帶來「新起點」、「新機遇」、「新使命」,但不僅未如理想般由虛轉實,自由貿易全面起步,反比預想之冷,還出現一些內外遲滯。中方希望,早些開始籌備博覽會和峰會,不僅在籌備期間能為自貿區加溫,屆時會議召開,還能有東盟各國主要領導人出席,為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升溫。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鎔基提出,中國持續熱情推動,歷時10年終於建成。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擁有11個國家、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年國內生產總值和4.5萬億美元的年貿易總額,因而是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後的世界第三大自貿區,是中國第一個啟動的對外自貿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同時還是一個區域經濟體與一個國家合作組成的特殊自貿區。
中國本來已是東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東盟則是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自貿區啟動後,雙方約有7000種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意味著雙方90%貿易產品將實現零關稅。從理論上來說,雙方都應充滿熱情,當平台搭建起來後,自由貿易將高歌猛進。
但理想不等於現實,由元旦開通,自貿區現身20餘日,熱度末如想像高,還出現一些麻煩。首先是東盟方面,部分國家如菲律賓和印尼,都有商界要求政府放緩實施與中國商品零關稅安排的實施,理由是全面開放對當地企業和市場較有衝擊。而部分東盟國家方面,對有關自由貿易開通後的工作性協商,也抱持冷感。
在中國方面,雖然中央和相關的地方政府,都熱情較高,接連舉辦各種活動,但也沒出現設想中的貿易、投資高潮。輿論已出現批評對自貿區「盲目樂觀」的聲音,經濟界則批評配套安排未如理想,致令企業「盲目行動」,而政府方面又認為企業對自貿區了解不夠等。
雖有10年磨刀之功,但真的砍起柴來,出現這些問題,也是在所難免。以目前情況看,除國家關係和政治方面原因,對自由貿易的加溫有影響外,還有三方面問題。首先是中國與東盟間,存在著貿易環境的差異,也存在著各自的管理方式的不同,甚至重大貿易和其他管理政策的區別,這一切都令自由貿易不能快速起步。
其次是交通基礎設施仍待改善。自由貿易,交通先行,過去10年中國與東盟間的交通安排,確有改善,特別是跨境公路建設,但因建設資金、周期和國家間協商等問題,跨境交通離暢通還遠。而境內交通,東盟通道的地方,除廣東外多屬中國西部地方,交通隔涉,設施落後於內地,必然帶來影響。
其三服務未能配套於貨物貿易,特別是金融服務。東盟國家和中國之間,金融機構的互設還不流行,協作也力度不夠,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還在試驗之中,貨幣不能自由兌換,交易十分不便,這對未來的投資,更是不便。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當然要從高端推動,諸如博覽會、峰會之類活動,國家領導層和業界領袖們見見面,發表個聲明,有其必要,但現階段更重要的,可能是「軟硬皆施」,「文火慢燉」。
所謂「軟硬皆施」,是軟件都要加快建設,最重要的軟件,不外是中國與各國間貿易政策的協調,其次是服務的跟進,特別是金融業和物流業的跟進。而硬的方面,自然重在交通,不僅是跨境交通,還有境內接駁的交通,因為自由貿易已不是小額邊貿。
至於「文火慢燉」,是說雖開通自由貿易,但制度不同,國情不一,風俗相異。政治動員、一哄而起的動作,只能毀掉自貿區。何況中國和東盟間,還有諸多敏感,需要更多的細膩。
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開通,在中國和東盟的經貿關係上,本應帶來「新起點」、「新機遇」、「新使命」,但不僅未如理想般由虛轉實,自由貿易全面起步,反比預想之冷,還出現一些內外遲滯。中方希望,早些開始籌備博覽會和峰會,不僅在籌備期間能為自貿區加溫,屆時會議召開,還能有東盟各國主要領導人出席,為自由貿易區的進程升溫。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鎔基提出,中國持續熱情推動,歷時10年終於建成。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擁有11個國家、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年國內生產總值和4.5萬億美元的年貿易總額,因而是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後的世界第三大自貿區,是中國第一個啟動的對外自貿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同時還是一個區域經濟體與一個國家合作組成的特殊自貿區。
中國本來已是東盟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東盟則是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自貿區啟動後,雙方約有7000種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意味著雙方90%貿易產品將實現零關稅。從理論上來說,雙方都應充滿熱情,當平台搭建起來後,自由貿易將高歌猛進。
但理想不等於現實,由元旦開通,自貿區現身20餘日,熱度末如想像高,還出現一些麻煩。首先是東盟方面,部分國家如菲律賓和印尼,都有商界要求政府放緩實施與中國商品零關稅安排的實施,理由是全面開放對當地企業和市場較有衝擊。而部分東盟國家方面,對有關自由貿易開通後的工作性協商,也抱持冷感。
在中國方面,雖然中央和相關的地方政府,都熱情較高,接連舉辦各種活動,但也沒出現設想中的貿易、投資高潮。輿論已出現批評對自貿區「盲目樂觀」的聲音,經濟界則批評配套安排未如理想,致令企業「盲目行動」,而政府方面又認為企業對自貿區了解不夠等。
雖有10年磨刀之功,但真的砍起柴來,出現這些問題,也是在所難免。以目前情況看,除國家關係和政治方面原因,對自由貿易的加溫有影響外,還有三方面問題。首先是中國與東盟間,存在著貿易環境的差異,也存在著各自的管理方式的不同,甚至重大貿易和其他管理政策的區別,這一切都令自由貿易不能快速起步。
其次是交通基礎設施仍待改善。自由貿易,交通先行,過去10年中國與東盟間的交通安排,確有改善,特別是跨境公路建設,但因建設資金、周期和國家間協商等問題,跨境交通離暢通還遠。而境內交通,東盟通道的地方,除廣東外多屬中國西部地方,交通隔涉,設施落後於內地,必然帶來影響。
其三服務未能配套於貨物貿易,特別是金融服務。東盟國家和中國之間,金融機構的互設還不流行,協作也力度不夠,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還在試驗之中,貨幣不能自由兌換,交易十分不便,這對未來的投資,更是不便。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當然要從高端推動,諸如博覽會、峰會之類活動,國家領導層和業界領袖們見見面,發表個聲明,有其必要,但現階段更重要的,可能是「軟硬皆施」,「文火慢燉」。
所謂「軟硬皆施」,是軟件都要加快建設,最重要的軟件,不外是中國與各國間貿易政策的協調,其次是服務的跟進,特別是金融業和物流業的跟進。而硬的方面,自然重在交通,不僅是跨境交通,還有境內接駁的交通,因為自由貿易已不是小額邊貿。
至於「文火慢燉」,是說雖開通自由貿易,但制度不同,國情不一,風俗相異。政治動員、一哄而起的動作,只能毀掉自貿區。何況中國和東盟間,還有諸多敏感,需要更多的細膩。
关键词: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