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十字路口的人民幣布局
2010-01-26 11:26: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有關人民幣是否升值的討論,一直是國際金融圈的熱門話題。不過,這麼幾年來也始終在各界喊升,但中國的一貫反應是不會隨外國起舞,維持人民幣相對穩定是當前不變的立場。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力量的崛起,貿易順差的擴大,人民幣升值壓力有增無減。此外,更須要探討的是人民幣在朝向區域性貨幣,或國際性貨幣地位發展,究竟會有什麼成果?這也必然會對匯率走勢帶來影響。
長期來看,若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進展愈快,現今對人民幣匯率的討論,將產生愈根本性的轉變。否則,留在當前的結構背景,那麼有關人民幣匯率的探討,就會回到相對簡化的對外貿易順差高低的範疇。就這個角度來看,由於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還未褪去,甚至可以說在未來5-10年間,中國對出口市場滲透、擴張力量還無法撼動,因此,人民幣會因經常帳順差而看升。
這也是一般人的觀察,尤其是美國今年有期中選舉,貿易保護氣氛濃烈,再加上美國失業率仍維持在高檔。從政治經濟的觀點來看,中國確實會承受較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不過,熟悉中國對來自外國經貿談判壓力的人士應該可以同意:中國政府似乎不會在這樣背景下屈服。但是,若從中國經濟須要「調結構」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確實有利於中國內外需市場比重結構的轉型與調整。這種出自中國自身需要的觀點或許才是人民銀行思考匯率走勢的更重要因素。
除了經常帳外,資本帳方面由於中國一直維持作為大量資本淨進口國,大量美元流入也會對人民幣形成升值壓力。因此,中國的政策開始轉向鼓勵民間或國企到海外投資,取得原物料或其他股權以利中國經貿實力的擴張。即便如此,若欲阻升人民幣,還是會形成國內貨幣數量膨脹的問題,又會使人民幣匯率與國內貨幣的政策產生連動。這也是日前社科院研究人員會有人民幣一次升足10%建議的由來。
總之,以金融海嘯期間,中國對外出口大幅萎縮對經濟產生的衝擊經驗來看,短期而言中國政府不致放任人民幣升值,而對出口再度造成傷害,長期而言則積極進行調結構。因此,短期維持人民幣相對的穩定或盯住美元,長期則展開人民幣國際化的布局,是中國政府的對策。
若以人民幣可以在全球自由流動,甚或成為新的國際準備貨幣而言,這些措施只能算是人民幣推向區域的一小步,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不過,以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時間僅30年,能夠走到這個地步,已屬難能可貴。欲想一步登天,可能不切實際,更難的是在開放的過渡階段,必然會面臨另一種挑戰,那就是流動在外的人民幣愈多,人民銀行掌控匯率的能力愈弱。如有風吹草動,會不會對人民幣匯率和中國經濟造成波動,這恐怕也是決策階層必須嚴肅面對的。因此,國際化腳步必然要一步一腳印,無法躁進。
預計今年將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措施,包括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擴大至全中國,開放香港推出更多人民幣金融商品,實施雙邊貨幣限量兌換,開放貿易伙伴以人民幣購買中國貨品、投資中國,開放陸企以人民幣投資境外,開放外國政府或央行在中國發行人民幣債券。總之,面臨十字路口的人民幣,中國政府的策略,即加速國際化布局,增加人民幣在區域中的流通,短期則仍維持緩慢,且受控制的升值。
長期來看,若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進展愈快,現今對人民幣匯率的討論,將產生愈根本性的轉變。否則,留在當前的結構背景,那麼有關人民幣匯率的探討,就會回到相對簡化的對外貿易順差高低的範疇。就這個角度來看,由於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還未褪去,甚至可以說在未來5-10年間,中國對出口市場滲透、擴張力量還無法撼動,因此,人民幣會因經常帳順差而看升。
這也是一般人的觀察,尤其是美國今年有期中選舉,貿易保護氣氛濃烈,再加上美國失業率仍維持在高檔。從政治經濟的觀點來看,中國確實會承受較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不過,熟悉中國對來自外國經貿談判壓力的人士應該可以同意:中國政府似乎不會在這樣背景下屈服。但是,若從中國經濟須要「調結構」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確實有利於中國內外需市場比重結構的轉型與調整。這種出自中國自身需要的觀點或許才是人民銀行思考匯率走勢的更重要因素。
除了經常帳外,資本帳方面由於中國一直維持作為大量資本淨進口國,大量美元流入也會對人民幣形成升值壓力。因此,中國的政策開始轉向鼓勵民間或國企到海外投資,取得原物料或其他股權以利中國經貿實力的擴張。即便如此,若欲阻升人民幣,還是會形成國內貨幣數量膨脹的問題,又會使人民幣匯率與國內貨幣的政策產生連動。這也是日前社科院研究人員會有人民幣一次升足10%建議的由來。
總之,以金融海嘯期間,中國對外出口大幅萎縮對經濟產生的衝擊經驗來看,短期而言中國政府不致放任人民幣升值,而對出口再度造成傷害,長期而言則積極進行調結構。因此,短期維持人民幣相對的穩定或盯住美元,長期則展開人民幣國際化的布局,是中國政府的對策。
若以人民幣可以在全球自由流動,甚或成為新的國際準備貨幣而言,這些措施只能算是人民幣推向區域的一小步,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不過,以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時間僅30年,能夠走到這個地步,已屬難能可貴。欲想一步登天,可能不切實際,更難的是在開放的過渡階段,必然會面臨另一種挑戰,那就是流動在外的人民幣愈多,人民銀行掌控匯率的能力愈弱。如有風吹草動,會不會對人民幣匯率和中國經濟造成波動,這恐怕也是決策階層必須嚴肅面對的。因此,國際化腳步必然要一步一腳印,無法躁進。
預計今年將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措施,包括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擴大至全中國,開放香港推出更多人民幣金融商品,實施雙邊貨幣限量兌換,開放貿易伙伴以人民幣購買中國貨品、投資中國,開放陸企以人民幣投資境外,開放外國政府或央行在中國發行人民幣債券。總之,面臨十字路口的人民幣,中國政府的策略,即加速國際化布局,增加人民幣在區域中的流通,短期則仍維持緩慢,且受控制的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