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ECFA再生齟齬
2010-02-13 02:23:5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非常辛苦地為ECFA進行說服工作,但朝野並不買賬,雙方公開交鋒還有輿論可以公平,若淪為私益交換的勒索,恐怕情況更糟。馬英九如何應對,以及如何應變,大概都得大費思量。
或謂馬英九親上火線推銷ECFA,好像都沒有回應在野黨的質疑和建議。例如是否應為此舉行公民投票,以及可能對農業部門的傷害。馬都迴避了。再者,ECFA和其他國家談自由貿易協議究竟有無關聯,和大陸簽ECFA有無政治語言和有無政治作用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
馬政府的政策說帖原該寫得很清楚的,何以愈談愈讓反對者有機可乘,這就是溝通的困難和障礙。不是馬英九講不清楚,往後再怎麼解釋都很困難。而是聽眾「先入為主」帶著偏見聽,甚至漠視台灣的總體利益。馬英九應該反面質疑在野黨,台灣不簽ECFA,台灣如何免於經濟方面的邊緣化,並拿出具體對策。
過去20年,台灣的領導人一再要突破現狀的具體實踐,證明各種不同型式的台獨都走不通,因此造成的內耗和閉鎖心態,把台灣經濟發展勢頭,從四小龍之首跌落至龍尾猶不如。至於個人平均所得更是每況愈下,連南韓也不如。ECFA原是走出閉鎖,通過大陸市場,打入東盟,間接走向世界之路,捨此不由,試問又有哪一條路?
當然反對者可以說,透過兩岸經濟整合只會加速兩岸政治整合。的確,兩岸經濟整合有利於政治整合,試問台獨走不通,而且只可能因此帶來政治危機和風險,還堅持經濟閉鎖,又把台灣人民利益置於何地?台灣今天瀕於政治經濟皆無出路的情況下,除了慢性自殺,又有何前景和願景可言。
馬英九固未能在ECFA的議題上「先聲奪人」,也未能提出有說服力的政策作為,總想避開終極論述的辯論,但求自保,以致支持者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這正是馬英九民調支持度屢見下滑的原由。談ECFA就不要避戰,而是迎戰。最簡單的論述就是以中華民國為基礎的兩岸政治整合。相信北京也不必諱言,兩岸經濟整合的前景和政治有關,有利於兩岸政治整合,而這正是台灣人民利益所在。
然而,為了ECFA的種種爭論和技術條件尚未成熟,朝野之爭之外,還出現了程序之爭,即誰來監督兩岸簽署ECFA和後續的各項協議。民進黨要求在立法院成立監督小組,這當然不是監督,而是掣肘和抵制。就在此時忽傳由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出任立法院長的王金平和民進黨同調。
明眼人當然可以看得到這不是政見之爭,而是透過程序問題進行黨內奪權之爭。換言之,兩岸ECFA還未能和對岸充分討論前,執政團隊已先出現裂痕。對此,馬英九採取的對策為何,有待考驗。王金平敢於公開站出來,當然有相當把握,這不是王金平的政治實力看漲,而是馬英九的政治實力看貶。
王金平利用程序問題,以及行政和立法權之爭站出來向馬英九挑釁,雖然不等同和綠營聯手,但在權力作為上,是不折不扣的另起爐灶。但馬英九除了選擇改選立法院長一途外,也只能選擇安撫。王金平若「政變」成功,對馬英九個人威望和ECFA的順利推展,都只會是傷害。
因ECFA而走到這個地步,馬英九或始料未及,此時或更有四面楚歌之嘆。馬英九除了要看到朝野之爭和黨內奪權之爭外,也該想想是否還另有藏鏡人即將現身,島內外還有誰會忌憚ECFA,或有條件藉此操弄兩岸互動。
或謂馬英九親上火線推銷ECFA,好像都沒有回應在野黨的質疑和建議。例如是否應為此舉行公民投票,以及可能對農業部門的傷害。馬都迴避了。再者,ECFA和其他國家談自由貿易協議究竟有無關聯,和大陸簽ECFA有無政治語言和有無政治作用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
馬政府的政策說帖原該寫得很清楚的,何以愈談愈讓反對者有機可乘,這就是溝通的困難和障礙。不是馬英九講不清楚,往後再怎麼解釋都很困難。而是聽眾「先入為主」帶著偏見聽,甚至漠視台灣的總體利益。馬英九應該反面質疑在野黨,台灣不簽ECFA,台灣如何免於經濟方面的邊緣化,並拿出具體對策。
過去20年,台灣的領導人一再要突破現狀的具體實踐,證明各種不同型式的台獨都走不通,因此造成的內耗和閉鎖心態,把台灣經濟發展勢頭,從四小龍之首跌落至龍尾猶不如。至於個人平均所得更是每況愈下,連南韓也不如。ECFA原是走出閉鎖,通過大陸市場,打入東盟,間接走向世界之路,捨此不由,試問又有哪一條路?
當然反對者可以說,透過兩岸經濟整合只會加速兩岸政治整合。的確,兩岸經濟整合有利於政治整合,試問台獨走不通,而且只可能因此帶來政治危機和風險,還堅持經濟閉鎖,又把台灣人民利益置於何地?台灣今天瀕於政治經濟皆無出路的情況下,除了慢性自殺,又有何前景和願景可言。
馬英九固未能在ECFA的議題上「先聲奪人」,也未能提出有說服力的政策作為,總想避開終極論述的辯論,但求自保,以致支持者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這正是馬英九民調支持度屢見下滑的原由。談ECFA就不要避戰,而是迎戰。最簡單的論述就是以中華民國為基礎的兩岸政治整合。相信北京也不必諱言,兩岸經濟整合的前景和政治有關,有利於兩岸政治整合,而這正是台灣人民利益所在。
然而,為了ECFA的種種爭論和技術條件尚未成熟,朝野之爭之外,還出現了程序之爭,即誰來監督兩岸簽署ECFA和後續的各項協議。民進黨要求在立法院成立監督小組,這當然不是監督,而是掣肘和抵制。就在此時忽傳由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出任立法院長的王金平和民進黨同調。
明眼人當然可以看得到這不是政見之爭,而是透過程序問題進行黨內奪權之爭。換言之,兩岸ECFA還未能和對岸充分討論前,執政團隊已先出現裂痕。對此,馬英九採取的對策為何,有待考驗。王金平敢於公開站出來,當然有相當把握,這不是王金平的政治實力看漲,而是馬英九的政治實力看貶。
王金平利用程序問題,以及行政和立法權之爭站出來向馬英九挑釁,雖然不等同和綠營聯手,但在權力作為上,是不折不扣的另起爐灶。但馬英九除了選擇改選立法院長一途外,也只能選擇安撫。王金平若「政變」成功,對馬英九個人威望和ECFA的順利推展,都只會是傷害。
因ECFA而走到這個地步,馬英九或始料未及,此時或更有四面楚歌之嘆。馬英九除了要看到朝野之爭和黨內奪權之爭外,也該想想是否還另有藏鏡人即將現身,島內外還有誰會忌憚ECFA,或有條件藉此操弄兩岸互動。
关键词: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