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虎年帶來好采頭與機會

2010-02-21 10:55:5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農曆虎年來臨之際,中國海關日前發布統計,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今(2010)年1月成立後,貿易量激增。當月東盟即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第三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值達214.8億美元,較去(2009)年同期增長8%。這項令舉世側目的數據,顯然為新建立的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帶來了好采頭。使東盟+1組建過程費力奔走的各方人士,稍可舒緩一點心頭的壓力。也讓發展經濟中的東盟10國,多了一個可信賴的方向,有利於集中力量鼓勇向前。不過影響自由貿易區經營成敗的因素,錯綜複雜,起步階段的表現,是激勵也是挑戰。東盟各國宜以誠心經之營之,促成為各方希望所寄的區域經濟體穩步向前。
 
在自由貿易協定結構中,貨物貿易是3個主要項目之一,雙方貿易業績,居於關鍵性的指標地位。這次中國海關所發布的統計資料,除了比去年同增長了8%,令人側目外,中國1月對東盟出口105.5億美元,增長52.8%;中國從東盟進口109.3億美元,增長1.2倍,使中國對東盟貿易從原順差18.7億美元,變成了逆差3.8億美元。同時東盟+1自貿區從2004年11月簽署貨物貿易協議並付諸實施以來,中國已從東盟第6大貿易夥伴,超越日本上升為第3大貿易夥伴。並隨著東盟與中國進入「零關稅時代」,今年雙方貿易將有突破性發展,應毋容置疑。執行貿易協議獲得這樣的好采頭為雙方帶來充分信心,循此階梯穩步上爬,終必到達巔峰。
 
貿易資料也可從另一種解讀,讓大家得到更具體的認識,那就是開放貿易有助於經濟發展,奠立堅實的基礎,縱遇到世界性金融風暴,也足以將損失減到最低,受得住排山倒海而來的衝擊。依據東盟+1自貿協定,從2004年底開始逐步免除600餘項產品關稅,到2010年達到零關稅,自貿區建成,雙方自茲展開貿易活動,東盟國家對中國輸出一直保持穩定態勢,到2007年就達到了預定於2010年完成的年貿易額2000億美元目標,並續以每年2位數字成長。各方籲以東盟和中國經貿往來,是維持區域繁榮的關鍵,也因此能有效平衡全球金融風暴帶來的破壞力,顯然這也是經貿選對了發展方向的證明。
 
東盟+1自貿區建成後帶來的好采頭,更也是政府和民間做進一步檢討改進的適當時機。由於自由貿易區的主要運作內容,除了貨物貿易外,還有服務貿易和投資協議。包羅的層面廣泛,幾乎到處是商機,果能充分了解並予有效把握,就是國家社會進入現代化的開始。馬來西亞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院長、拿督葉安侃,曾提出建立「東盟意識」的主張。從提升知識來平息區域內部貧富差距、社會差異等眾多分歧,以利於提升社會地位、生活水準。東盟意識果能建立起來,對於東盟+1的進一步推動,將會有事半功倍的助益,我們對此多有期待。
 
新年出現好信息,自不能一廂情願,從此「心想事成」,順暢到底。事實上,自由貿易機制,從來便是得失參半,也就是有得就有失,如同一體的兩面。東盟+1自貿區建立後,東盟國家除了以東盟意識面對現實,宜一切朝大處著想,遇有見解上的差異,立即的妥協或許諸「爭端解決機制協議」,乃是上策,也是和諧發展的基礎。目前已簽署或正在磋商中的自由貿易協定多達數100案,但能有效進行如東盟+1自貿區者甚罕見。相信是各相關人士相忍為謀,共朝美麗願景進發所締造的精神所致,允宜珍惜。
 
東盟+1建成,輿論都持正面態度表達關切,並以此為南洋地區脫胎換骨的契機。甚至對初期如何修正、調整採購與銷售流程,重新檢視新的成本效益,都有理論上的忠告。可見其健全發展,備受關懷,希望11國的19億人口、和廣碩資源的合理開發使用,同蒙推動自貿機制的實惠。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