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既矛盾又互相依賴
2010-03-06 12:22:0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副國務卿史坦伯格與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貝德,本月1日到中國與日本訪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勞里1日表示,美中關係有些顛簸,雙方都有意儘快重回正軌,他們將與中國討論包括伊朗、台灣與達賴喇嘛等議題。
美國所派出的這兩名特使都是資深的「知華派」人物,但知華並不等於親華,不過美國能及時主動派人到中國修補關係,說明美國是希望雙方關係更順暢,即使中美這種既矛盾又互相依賴的關係,目前依然微妙而嚴峻。
柯勞里說,他預期史坦伯格與貝德會與中國討論伊朗等問題,以及廣泛的中美關係,使雙方互動重回正軌。美國與中國有非常廣泛、深厚與複雜的關係,例如雙方在北韓等許多領域上,已達成了共識,但也有一些議題雙方意見不同,就自己的國家利益,例如在與達賴對話,以及台灣等區域安全議題上,也會有不同的想法。
柯勞里強調,美國與中國在區域穩定、氣候、環境與打擊非洲海盜等議題上,都有共同利益。美中在很多細節的關係上,近來出現一些議題,史坦伯格等人的訪問,會是一個展望未來的機會,他藉此也能向中國的對口官員,坦率表達美國的看法,並聽取中方觀點。總之一句話,美國緊急派人到中國,便是想修好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全國政協第十一屆第三次會議副秘書長趙啟正2日在北京記者會上比喻中美關係,就像一輛汽車有兩個司機,兩個駕駛者必須商量著做,中美關係這輛車子才走得正常,否則,車子只會在原地打轉。這個比喻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因為同一輛汽車在行駛時,是不能同時用兩個司機的,只能用一個司機開車,另一司機去休息,以準備駕駛者累了時接替,或另司機不去休息,而坐在駕駛者身旁,幫忙注意路面情況,加以提醒,或與司機交談,以防他睜著眼睛打瞌睡,導致失事。
所以若要把中美關係比喻為一輛車子兩名司機的關係,這關係應該是平等的,並平行互相對調在國際事務上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有時我聽你的,有時你要聽我的,彼此應該有商有量,只要不傷害到雙方的核心利益。
但中美關係距離這樣的境界還很遠。雖然,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網民調,約半數美國人認為,未來10年美國在全球事務中佔的比重將會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世紀」。但中國目前生產總額雖高居世界第二位,卻因人口太多,仍然是個相對貧窮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08年中國個人平均所得僅有2940美元,相較之下,美國則是4萬7580美元。經濟生活便造成不平等。
歐巴馬當政之初,一般似乎感到他對中美關係的思維有新的進展,但今年初在20天內連續發生了兩件事,一是不顧中方嚴重抗議,執意會見達賴喇嘛,一是宣布對台出售武器,這顯然違反了「三個聯合公報」,也損害了中國國家安全和台海和平。
歐巴馬這些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行為,當然採取低調做法,那是為了向美國國會交代,也對中國有所交代,因此之故,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中美爭吵聲中得以獲批准訪問香港。而去年12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減少342億美元,下降4.3%,這是10年來中國持有美國債券幅度最大的下降,會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也就是說,彼此手中都握有能抑制對方的王牌。
所以中美之間雖有矛盾,但互相依賴的關係仍不能改變。21世紀不管是誰的世紀,中美這種互相矛盾而又互相依賴的關係繼續存在,便應該共同扶持,共同跨進,保持這種關係不發生巨大的變化,才能保證兩國的經濟平穩地同步向前發展!
美國所派出的這兩名特使都是資深的「知華派」人物,但知華並不等於親華,不過美國能及時主動派人到中國修補關係,說明美國是希望雙方關係更順暢,即使中美這種既矛盾又互相依賴的關係,目前依然微妙而嚴峻。
柯勞里說,他預期史坦伯格與貝德會與中國討論伊朗等問題,以及廣泛的中美關係,使雙方互動重回正軌。美國與中國有非常廣泛、深厚與複雜的關係,例如雙方在北韓等許多領域上,已達成了共識,但也有一些議題雙方意見不同,就自己的國家利益,例如在與達賴對話,以及台灣等區域安全議題上,也會有不同的想法。
柯勞里強調,美國與中國在區域穩定、氣候、環境與打擊非洲海盜等議題上,都有共同利益。美中在很多細節的關係上,近來出現一些議題,史坦伯格等人的訪問,會是一個展望未來的機會,他藉此也能向中國的對口官員,坦率表達美國的看法,並聽取中方觀點。總之一句話,美國緊急派人到中國,便是想修好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全國政協第十一屆第三次會議副秘書長趙啟正2日在北京記者會上比喻中美關係,就像一輛汽車有兩個司機,兩個駕駛者必須商量著做,中美關係這輛車子才走得正常,否則,車子只會在原地打轉。這個比喻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因為同一輛汽車在行駛時,是不能同時用兩個司機的,只能用一個司機開車,另一司機去休息,以準備駕駛者累了時接替,或另司機不去休息,而坐在駕駛者身旁,幫忙注意路面情況,加以提醒,或與司機交談,以防他睜著眼睛打瞌睡,導致失事。
所以若要把中美關係比喻為一輛車子兩名司機的關係,這關係應該是平等的,並平行互相對調在國際事務上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有時我聽你的,有時你要聽我的,彼此應該有商有量,只要不傷害到雙方的核心利益。
但中美關係距離這樣的境界還很遠。雖然,根據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網民調,約半數美國人認為,未來10年美國在全球事務中佔的比重將會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世紀」。但中國目前生產總額雖高居世界第二位,卻因人口太多,仍然是個相對貧窮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08年中國個人平均所得僅有2940美元,相較之下,美國則是4萬7580美元。經濟生活便造成不平等。
歐巴馬當政之初,一般似乎感到他對中美關係的思維有新的進展,但今年初在20天內連續發生了兩件事,一是不顧中方嚴重抗議,執意會見達賴喇嘛,一是宣布對台出售武器,這顯然違反了「三個聯合公報」,也損害了中國國家安全和台海和平。
歐巴馬這些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行為,當然採取低調做法,那是為了向美國國會交代,也對中國有所交代,因此之故,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中美爭吵聲中得以獲批准訪問香港。而去年12月,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減少342億美元,下降4.3%,這是10年來中國持有美國債券幅度最大的下降,會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也就是說,彼此手中都握有能抑制對方的王牌。
所以中美之間雖有矛盾,但互相依賴的關係仍不能改變。21世紀不管是誰的世紀,中美這種互相矛盾而又互相依賴的關係繼續存在,便應該共同扶持,共同跨進,保持這種關係不發生巨大的變化,才能保證兩國的經濟平穩地同步向前發展!
关键词: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