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使缺水現象釀成難以收拾的危機

2010-03-20 11:48:2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印度在乾旱、人口增長、農村工業化等因素影響下,糧價飆升,衝擊到的範圍愈來愈廣。政府當局日前公布的新資料顯示,2月份通貨膨脹已經達到9.9%的新高紀錄。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面臨到新危機邊緣,採取緊急對策的呼聲,形成政府和民間極大壓力。不過,缺水現象引出大問題,不是印度單獨可承受,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狀況。再不採取有效的方式進行管理水資源,就會釀成無水可用,終必形成難以收拾的危機。
 
國際水資源相關組織,從2009年3月22日第5屆水資源論壇結束後,帶著致力解決用水問題的承諾回到各自崗位,分頭展開突破困難的努力。但是到新的一個水資源日前夕,舊的缺水死結沒有打開,各地因嚴重旱象深化的現象,卻默默隱藏在其他領域中,伺機爆發。看似突如其來,實際上都是由來有自,只是為一團亂蔴般的動盪情勢所掩蓋。印度從農家無水耕種,縱然奔走呼號、喊破喉嚨都得不到妥適注意,到糧價騰升將通膨率擠上破表程度。才傳說政府要召開水源管理會議來處理,「急驚風遇著慢郎中」,此是典型一例。
 
目前的趨勢明顯,潔淨水源正超越石油,成為世界上最稀少的重要資源。清楚的現象,說明水量不足,人類自己該負起相當責任,且無可旁貸。聯合國機構10年前公布的預測報告,陳述到2025年時,世界1/3的人口會面臨缺水。不料才到2010年,門檻就已經達到了,目前居住在缺水國家的人,就有20億。照時下情況推估,到2050年,將有2/3的世界人口,將會為缺水所苦。以往聯合國或其他國際專業機構的預測,一般都持半信半疑的態度,自己想如何還是照做。於今事實擺在眼前,政府該有更積極一點的對策,民間則宜理性收斂。否則當今許多人可能已遇不到缺水的折磨,可是後代子孫可能變成環境難民、或甚至做渴死之鬼,人們豈能輕忽了。
 
亞洲開發銀行2008年11月曾表示,由於管理不當,亞洲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在10年內面臨水源危機。也就是整體可用水源不足,以及水源污染,對於有限的淡水資源,務必要珍惜。這番對事實的說明,多半被視為是老生常譚,縱有若干認為應予尊重的人士,有水可用時,還是容易忽略了惜水的重要。全球水源危機專家莫德希巴羅指出:「20世紀全球人口成長3倍,但用水量卻增加7倍。到2050年人口推估再多30億後,人類單是要養活自己,供水就需成長80%,沒有人知道水要從何而來。」這不是泛泛的感慨,而是嚴肅的課題,以往缺乏長遠的考慮、或雖曾想到過而缺乏有效作為,貽誤了事機。到了水源危機臨頭,才體會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至理,時下的選擇是該做的就得做。
 
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和其他震撼性議題的排擠效應,使世界上淡水正逐漸告罄的重大問題,很少被提到。但缺水會威脅人類健康,造成社會動盪,並引起國際紛爭,却是憑常識就可以知道的事。以往在討論環保議題時,我們曾主張推廣盡其在我的觀念,把自己能做到的事先做,然後再催促政府機關發揮公權力。使缺水分別從治標、治本的方面來解決,也許比目前對缺水一籌莫展的現象要好一點。尤其在金融海嘯期間,擴大政府介入基礎建設項目,饒有正當性,「畢其功於一役」,並非全無可能。
 
印度和南洋國家是鄰國,印度在經濟發展如水起風生之際,遭遇到食糧引出的嚴重窒礙,使區域內各國都難免憂戚、感同身受。大家正好深入研究調整水源分配、提升農業單位產量、多元化開發新水源、實施水再生利用、強化水利產業等項目。缺水也是一種災難,如何把缺水造成的災害減到最低,正考驗每個人的智慧,也考驗每一個政府的政策執行力。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