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新經濟模式奠立改革基礎
2010-04-04 02:35:0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於3月30日公布「新經濟模式計畫」,以取代已採用數十年的經濟政策,提升國家競爭力和經濟成長。當此後金融海嘯時期,國際經濟復甦現象已然顯露,而亞洲新興經濟體並經各方評定為領先的國家。其中東盟的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匯聚人口、原物料和全球成長等三個多元機會。且受惠今(2010)年以來外資加速流入,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尤其搶眼。納吉在國內外情勢欣欣向榮的時候,端出他的社經改革大計,使未來發展有了南箴,無疑把握住適切機會,令人側目。
在吉隆坡「投資馬來西亞會議」上正式提出的新經濟模式計畫,主要目標是在2011-2020年的10年間,大馬的國民生產毛額(GDP),每年成長率達6.5%。要能達成這項成長目標,就必須讓總需求迅速成長,按大馬當局的規劃,將以投資增加為成長的主要動力。希望透過出售國家資產、與民間部門發展合資計畫,來吸引外資進駐,以為達成目標的基礎。不過,要使民間投資金額迅速回到1997年的水準,是一項困難程度相當高的指標。如果因主客觀條件配合未盡如理想,要將目前僅約10%的民間投資額,於10年內加倍增加為20%,將是一場重大考驗。
回顧過去,馬來西亞於1990年代曾是東南亞地區的外資首選之一,但是由於政策未盡妥善,加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使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減少許多。同時外資對於國家資本經營的企業偏多,也是外資卻步的重要原因。在新啟動的大馬新經濟模式計畫中,為了化解這些疑慮,納吉提出的措施,是分兩階段拋售國營馬來西亞郵政32%的股權;另國營馬來西亞石油公司旗下的兩家以上子公司,也可能在今年上市,使更多油氣事業進入資本市場。而在國營投資機構規畫下,還有更多國營事業民營化,使符合釋出國家資產、與民間企業發展合資計畫,以吸引外資進駐的立案精神。外界所期盼的,是種種關鍵性措施,要盡力完成,才能做為改革的基礎。
在納吉正式提出大馬10年社經改革計畫前,吉隆坡已先傳出計畫的四項重點:削減政府赤字;提供社會安全網;消弭貪腐;提升教育。但投資馬來西亞會議已告落幕,前述內容重點是否納入相關文件,外界並沒有得到較完整信息。若以大馬提升國家競爭力和經濟成長的大改革計畫做考慮,即使外界看不到完整內容,憑常識也能推論,四項傳說中的重點,無疑是改革成敗的關鍵。赤字不削減、社會福利不改善、貪腐不消弭、教育不提升,欲使複雜的大馬脫胎換骨,並不是容易的事。縱使一時的表現亮麗,也缺乏穩固基礎支撐。
對於東南亞國家,長久以來一直是有心人所關懷和期許的對象。原因是區域內有善良人民、豐富的天然資源、秀麗的環境,依理應是一個一個的人間樂園所在。但是人謀不臧、內憂外患,卻使大多數居民淪落不堪、備受蹂躪荼毒。在所謂開發中國家的破傘下,從來就抬不起頭來,即使偶爾出現振興機會,也因為本身力有弗逮而貽誤了事機。問題就在貧、弱、愚、私的惡性循環。所以,大馬當局若在改革大計中,納入前述四重點,應可視為絕佳的契機,千萬莫再失落,泰國和其他東盟國家也宜參採。
大馬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近年執政者的銳意經營,也在若干領域繳出了可觀的成績單。金融海嘯初見稍息,立刻就提出了社經10年改革計畫,要以新經濟模式奠定長治久安的基礎,頗能令人振奮。不過任何改革都是挑戰,希望大馬當局經得住既得利益者的拉扯考驗;另方面也要如匯豐銀行經濟學家旺德斯佛德所說,馬國必須儘快行動、實施這些措施,給東盟鄰近國家提供範式。
在吉隆坡「投資馬來西亞會議」上正式提出的新經濟模式計畫,主要目標是在2011-2020年的10年間,大馬的國民生產毛額(GDP),每年成長率達6.5%。要能達成這項成長目標,就必須讓總需求迅速成長,按大馬當局的規劃,將以投資增加為成長的主要動力。希望透過出售國家資產、與民間部門發展合資計畫,來吸引外資進駐,以為達成目標的基礎。不過,要使民間投資金額迅速回到1997年的水準,是一項困難程度相當高的指標。如果因主客觀條件配合未盡如理想,要將目前僅約10%的民間投資額,於10年內加倍增加為20%,將是一場重大考驗。
回顧過去,馬來西亞於1990年代曾是東南亞地區的外資首選之一,但是由於政策未盡妥善,加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使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減少許多。同時外資對於國家資本經營的企業偏多,也是外資卻步的重要原因。在新啟動的大馬新經濟模式計畫中,為了化解這些疑慮,納吉提出的措施,是分兩階段拋售國營馬來西亞郵政32%的股權;另國營馬來西亞石油公司旗下的兩家以上子公司,也可能在今年上市,使更多油氣事業進入資本市場。而在國營投資機構規畫下,還有更多國營事業民營化,使符合釋出國家資產、與民間企業發展合資計畫,以吸引外資進駐的立案精神。外界所期盼的,是種種關鍵性措施,要盡力完成,才能做為改革的基礎。
在納吉正式提出大馬10年社經改革計畫前,吉隆坡已先傳出計畫的四項重點:削減政府赤字;提供社會安全網;消弭貪腐;提升教育。但投資馬來西亞會議已告落幕,前述內容重點是否納入相關文件,外界並沒有得到較完整信息。若以大馬提升國家競爭力和經濟成長的大改革計畫做考慮,即使外界看不到完整內容,憑常識也能推論,四項傳說中的重點,無疑是改革成敗的關鍵。赤字不削減、社會福利不改善、貪腐不消弭、教育不提升,欲使複雜的大馬脫胎換骨,並不是容易的事。縱使一時的表現亮麗,也缺乏穩固基礎支撐。
對於東南亞國家,長久以來一直是有心人所關懷和期許的對象。原因是區域內有善良人民、豐富的天然資源、秀麗的環境,依理應是一個一個的人間樂園所在。但是人謀不臧、內憂外患,卻使大多數居民淪落不堪、備受蹂躪荼毒。在所謂開發中國家的破傘下,從來就抬不起頭來,即使偶爾出現振興機會,也因為本身力有弗逮而貽誤了事機。問題就在貧、弱、愚、私的惡性循環。所以,大馬當局若在改革大計中,納入前述四重點,應可視為絕佳的契機,千萬莫再失落,泰國和其他東盟國家也宜參採。
大馬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近年執政者的銳意經營,也在若干領域繳出了可觀的成績單。金融海嘯初見稍息,立刻就提出了社經10年改革計畫,要以新經濟模式奠定長治久安的基礎,頗能令人振奮。不過任何改革都是挑戰,希望大馬當局經得住既得利益者的拉扯考驗;另方面也要如匯豐銀行經濟學家旺德斯佛德所說,馬國必須儘快行動、實施這些措施,給東盟鄰近國家提供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