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義務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
2010-04-07 12:39:2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印度新德里當局從4月1日起,實施義務教育法案,規定所有6歲至14歲的兒童,都能獲得免費的義務教育。預估將嘉惠目前約1000萬名未受教育的貧童,當局為此提撥的預算,達到約56億美元,行將動用的人力更為可觀。當國際經濟復甦的現象顯露,亞洲國家為爭取先機而全力推展經貿的時際。年來表現卓然有成的大國印度,毫不遲疑宣布實施義務教育計畫,把兒童義教的推行,提升到和拼經濟相等的位階。相信會引起許多人好奇,但從奠立國家萬世不拔基礎的角度衡量,新德里當局的做法是高瞻遠矚,並蘊含有莫大的啟迪意義。
教育事業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根基之一,缺乏良好教育的國民,國家有如建立在沙灘上,難以受得起風吹雨打的嚴酷考驗。古往今來,無數國家的興衰隆替,都是具體的證據,執政者若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會遭受無情的淘汰。印度是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也是一個興起中的21世紀強權,資訊事業激發出來的潛力,更使許多菁英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當下的若干表現,形成了印度的約12億人口,和海外的2000萬人,正開始展現他們的文化與經濟力量。但是,當面對現實,終又發現印度還有約8億人口每天以不到2美元過活,全世界1/3營養不良的兒童擠在印度一隅,形成一種令人卻步的挑戰,顯然,令人稱羨的印度,積弱太久,基礎淺薄,非有大開大闔的作為來扭轉乾坤不可。
印度裔美籍知名作家米拉‧坎達(Mira Kamdar),在她的作品「印度衝擊」中,曾認為從小宇宙的觀點來看,印度就是全世界。因為印度所面臨的挑戰,世界各國也無法倖免,包括對抗恐怖主義、貧窮與疾病、環境保護、創造就業機會等,印度克服這些挑戰的迫切性,激發出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將帶領印度走向全球新秩序的頂端。若印度努力獲得成功,將同時拯救了世界;但若失敗,全將受難。無論印度怎麼走,世界都會跟著走。這番過於簡化了問題的論點,是印度菁英滿足於現階段若干成就的典型之一。若從這樣的高論出發,相信是找不到具永續性的動能,以挹注於爆炸性的經濟成長的,解決錯綜複雜的實際難題,不容得如天馬行空,非得腳踏實地不可。
新德里當局實施義務教育法案,相信是整合各方面意見得到的結果,因而排除萬難,邁出艱辛的步子,踏上漫漫長路。教育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但形成具規模的體制,卻無可循捷徑,非一步一腳印不可。東方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箴言,成就了顛躓不破的文化精義,印度文化無疑也蘊含著這種精神。因此,從國民義務教育起步,是最可靠、最具實效的選擇。雖然等待新苗成長,還有一段長時間等待,但耐心是非付出不可的代價,新德里當局的抉擇之可佩與足為亞洲國家師法,道理在此。
迎接教育全世界最大學齡人口,是一項無比巨大的挑戰,尤其時下印度大多數小孩,教育品質之糟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整頓的難度無法估量。若再加上按國民義教方案始業的貧童,舉凡師資、設備、教材教法的安排,豈非難上加難。但若因困難而推拖延宕,印度前途會出現什麼樣結果,是無法逆料的。印度的1億4000萬小學生當中,約3000萬無法閱讀,有4000萬連一個字母都不認識,有5500萬甚至無法完成4年學校教育。在這樣的國民教育基礎上求永續經營,其誰能信。
所以我們把新德里當局的作為,認定是大開大闔的舉動,陳年攤子是要整頓的,憲法保證兒童受教權是得履行的。新德里當局毅然承擔起使命,是印度的示範,更是包括泰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啟導,面對不斷的挑戰,不辦好國民教育,沒有前途可言。
教育事業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根基之一,缺乏良好教育的國民,國家有如建立在沙灘上,難以受得起風吹雨打的嚴酷考驗。古往今來,無數國家的興衰隆替,都是具體的證據,執政者若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會遭受無情的淘汰。印度是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也是一個興起中的21世紀強權,資訊事業激發出來的潛力,更使許多菁英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當下的若干表現,形成了印度的約12億人口,和海外的2000萬人,正開始展現他們的文化與經濟力量。但是,當面對現實,終又發現印度還有約8億人口每天以不到2美元過活,全世界1/3營養不良的兒童擠在印度一隅,形成一種令人卻步的挑戰,顯然,令人稱羨的印度,積弱太久,基礎淺薄,非有大開大闔的作為來扭轉乾坤不可。
印度裔美籍知名作家米拉‧坎達(Mira Kamdar),在她的作品「印度衝擊」中,曾認為從小宇宙的觀點來看,印度就是全世界。因為印度所面臨的挑戰,世界各國也無法倖免,包括對抗恐怖主義、貧窮與疾病、環境保護、創造就業機會等,印度克服這些挑戰的迫切性,激發出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將帶領印度走向全球新秩序的頂端。若印度努力獲得成功,將同時拯救了世界;但若失敗,全將受難。無論印度怎麼走,世界都會跟著走。這番過於簡化了問題的論點,是印度菁英滿足於現階段若干成就的典型之一。若從這樣的高論出發,相信是找不到具永續性的動能,以挹注於爆炸性的經濟成長的,解決錯綜複雜的實際難題,不容得如天馬行空,非得腳踏實地不可。
新德里當局實施義務教育法案,相信是整合各方面意見得到的結果,因而排除萬難,邁出艱辛的步子,踏上漫漫長路。教育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但形成具規模的體制,卻無可循捷徑,非一步一腳印不可。東方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箴言,成就了顛躓不破的文化精義,印度文化無疑也蘊含著這種精神。因此,從國民義務教育起步,是最可靠、最具實效的選擇。雖然等待新苗成長,還有一段長時間等待,但耐心是非付出不可的代價,新德里當局的抉擇之可佩與足為亞洲國家師法,道理在此。
迎接教育全世界最大學齡人口,是一項無比巨大的挑戰,尤其時下印度大多數小孩,教育品質之糟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整頓的難度無法估量。若再加上按國民義教方案始業的貧童,舉凡師資、設備、教材教法的安排,豈非難上加難。但若因困難而推拖延宕,印度前途會出現什麼樣結果,是無法逆料的。印度的1億4000萬小學生當中,約3000萬無法閱讀,有4000萬連一個字母都不認識,有5500萬甚至無法完成4年學校教育。在這樣的國民教育基礎上求永續經營,其誰能信。
所以我們把新德里當局的作為,認定是大開大闔的舉動,陳年攤子是要整頓的,憲法保證兒童受教權是得履行的。新德里當局毅然承擔起使命,是印度的示範,更是包括泰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啟導,面對不斷的挑戰,不辦好國民教育,沒有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