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委會泰北關懷之旅受肯定
2010-04-08 11:26:2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記者黃河特稿】中華民國台灣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英毅、立法委員帥化民與台北駐泰國文化經濟辦事處代表烏元彥,於3月27日飛抵曼谷後,轉赴泰北進行為期3天的「僑務關懷之旅」,此行目的針對近年來泰北清邁、清萊兩府僑務工作的視察,包括兩地雲南會館、異域孤軍的生活現況、各村寨的教育問題等。一行人的泰北之旅,受到當地雲南籍社團、義民村、學校代表等的熱烈歡迎,他們均表示,在泰國的雲南鄉親們數十年來以「感恩心境」感謝中華民國台灣的僑委會、輔導會、救總及有關單位及許多民間單位的支助,加上近年許多旅泰台灣鄉親社團的關懷、協助,才使他們有今天的生活環境。
僑務委員長吳英毅、立委院帥化民此行3天走訪清邁、清萊兩地,共拜會了清邁、清萊兩地「雲南會館」、「榮民之家」、「忠烈祠」,弔祭前3軍軍長李文煥將軍及5軍軍長段希文將軍陵寢,參訪美斯樂泰北「義民文史館」、清邁及清萊5所學校(清邁熱塘村一新中學、茶房村光復中學、美斯樂興華中學、芒崗村文明中學、清萊泰北建華中學等5所具有代表性的學校),以及參加「第17屆泰北329青年反毒運動會」。
吳英毅委員長表示,今天的中華民國是一個民主法治國家,一切需要依法行事,不可能以個人的好惡或同情心做為行事的依據,若發現有實際問題存在時,必須進行修法或立法,法規中也不是沒有情理空間,行政人員不要鑽牛角尖,這是行政人員的職責,所以這次請帥化民委員同行,能使立法單位深入的瞭解。凡事只問「該不該做」,沒有說「難以行事」的理由,合理的事做就要克服一切去做達到理想目的,法規是在防止弊端,不是阻止發展。帥委員也說,他是軍人出生,這次訪問主要對泰北「異域孤軍」的現況做進一步的瞭解,因為歷史因素,使得一批袍澤流落在泰緬邊區,國軍有「愧對」他們的地方。帥委員指出,他任軍職時,曾做過許多補償泰緬邊區袍澤的工作,今天身為立法委員,他要來看看,國家還能為異域袍澤做些甚麼,以及了解目前他們新生代的生活狀況。帥委員在訪問美斯樂榮民之家時,發現7位榮民的腿全被地雷炸斷,裝上義肢十數年,已經不合乎身體行動上的需要,帥委員主動表示,將替他們重新裝上新的義肢。吳英毅委員長、帥化民立委兩人的行事風格及負責態度,具備現代人的負責工作精神及態度,令人深深感佩。
泰北山區居住著一群以前的國軍及他們的後裔,過去他們是一群沒身分的難民,而今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及能力,換取他們的生存空間。他們兩度協助泰軍平定泰國的武裝叛逆分子,完整的保護泰國國土,因此,泰皇及政府給予他們合法身分,他們成為泰北的保安力量及建設功臣。以前國軍的將領們也很有遠見,更考慮到往後子女的教育問題,紛紛在各村建立學校,不使年輕子女失學。在過去數十年中,除了他們自身的努力之外,也得到中華民國朝野的協助,改善了許多生活上及子女教育上的困難,今天他們的第2代都能在社會上立足。清邁、清萊雲南會館兩會會長均表示,他們很了解過去歷史因素造成的不幸,他們感恩泰皇及政府給他們的生活空間,他們也非常感謝中華民國政府給他們的生存資源、技術及子女教育,使他們有今天的成就,泰國雲南鄉親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恩典。
這次一位僑務長官,一位來自軍系最高民意代表及台灣鄉親代表到泰北訪問,及泰北雲南鄉親的熱烈回應,所代表的意義非常深遠。清邁雲南會館會長王世傑說:「泰北雲南鄉親晚上躺下時仰望屋宇,那是中華民國政府協助搭建的,清晨起床漱口用的水,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協助才接通的,出門走的路,一半以上還是中華民國政府協助鋪築的,我們沒有不感念中華民國政府的理由。」清萊雲南會館會長蔣慶國也有同感,他說:「我們如果不是得到中華民國政府朝野的協助,泰北雲南鄉親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這些是泰北雲南鄉親共同的聲音。他們的需求,大型、政策面的事項由政府編列預算推動執行,小型的需求則由民間協助,如修建教學場地、慈善救助等,在講求效率的情況下,旅泰台灣鄉親及時提供贊助功不可沒。
「泰北329反毒運動會」開幕典禮,是吳委員長等一行人的行程之一。「329」是孫中山先生第10次在黃花崗起義的日子,被中華民國政府定為「青年節」,代表著年輕人的正義感及活力;「反毒」則表現出雲南鄉親們的「勇氣」,他們的父執輩因生存問題而接觸毒品,雲南鄉親的後代勇敢地站出來表示,他們要重新建立雲南人的「榮譽」;「運動會」是他們團結、合作的宣誓與表現,由此可以預見到雲南鄉親在泰華社會光輝的明天,旅泰的雲南人將成為在傳統僑社中,唯一能全面掌握華語文,認識中華文化的族群。
旅泰的台灣鄉親們也在29日紛紛加入此一團隊繼續參訪,計有泰國台灣會館主席馬勝德、副主席黃兆民,泰國華僑協會主席余聲清、秘書長廖長復,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副總會長林來好,雲南會館的大家長趙治媛也從曼谷趕來,清邁雲南會館會長王世傑、清萊雲南會館會長蔣國慶伉儷及兩會館的副會長們也陪同隨行,展現出旅泰台灣鄉親與泰北雲南鄉親心手相連、關懷合作與共的精神。在旅途中,台灣鄉親慷慨捐輸學校及美斯樂榮民之家,此外,他們也經常做許多回饋社會的善舉,默默無聞地表現出熱誠的同胞愛。
當國家處在非常時期時,一位將領淪落他國,被困於深山野嶺中,在斷炊斷糧的環境下,要負起忠於國家,又要做到愛護袍澤的工作,責任是何其艱困;當戰爭稍停之後,國家的處境仍然困難,也必須想盡辦法,提供部屬、眷屬各種資源,協助發展教育、生存技能,使大夥都能融入異域,趕上時代的步伐,這是何等用心良苦;如今大家都能自力更生,創造似錦前程,但對國家仍存有感念之心,這又何其難能可貴。而旅泰台灣鄉親,念於同胞之愛,對泰北雲南鄉親提供教育及各項緊急資源,這又是何等的溫馨。由此次吳委員長等一行人的泰北關懷之旅,得到一些啟示,那就是國家與社會的安定與發展是多麼的可貴,同胞的關懷與愛心,也同樣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