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新政府仍面臨艱巨挑戰

2010-04-19 12:10:0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政權已被「臨時政府」取代,但仍不肯辭職的吉爾吉斯總統巴基耶夫終於辭職,並於15日19時20分乘飛機從吉爾吉斯南部查拉拉巴市起飛,40分鐘後便在鄰國哈薩克南部城市搭拉茲機場降落,至於他下一步行動及目的地,目前未有所知。
 
巴基耶夫原不肯出亡,因他還擁有一定武力,可以與「臨時政府」一決雌雄,至少可作一段時間的頑抗。所以「臨時政府」拿他沒有辦法,曾揚吉由法庭發傳票將他合法逮捕。但真要這樣做的話,必將掀起一場戰亂。
 
這次巴基耶夫會作出辭職決定,和平解決問題,主要是靠美、俄和歐安組織輪值主席哈薩克外長紹達巴耶夫的奔走斡旋成事的。但巴基耶夫一走,新政府即展開逮捕其親信及家族重要成員的行動。
 
吉爾吉斯總統巴基耶夫與「臨時政府」首腦蘿莎‧歐坦貝耶瓦原都是5年前「鬱金香革命」的戰友,如今卻反目成仇,變成對立兩派的首腦,處於不是你死、便是我活的敵對狀態。
 
事情發生在本月7日,吉爾吉斯首都及各地較大城市都同日發生反政府示威,這顯然是反對派所發動的。街頭示威終於變成暴亂,示威者在國會大廈及檢察總署縱火,衝入百貨公司搶劫。在軍警鎮壓之下,演成了嚴重的流血衝突。持續到第2天,反對派占領了電視台,宣布推翻政府,解散國會,成立「臨時政府」。一場街頭暴力革命使吉爾吉斯變天,採用非法手段成立新政府。而事實上,5年前巴基耶夫之被擁上總統寶座,那場「鬱金香革命」也是一次以暴力變天的非法先例,這可以說是「剃人頭者,人也剃其頭」。在中亞這些民主制度尚未上軌道的國家,還將繼續上演著這種靠街頭暴力奪取政權的把戲。
 
俄羅斯很快便承認了吉爾吉斯的「臨時政府」,新政府也立即派遣代表團赴莫斯科求援。但美國態度謹慎,不但沒有對此事發出任何聲音,其駐吉爾吉斯大使恰於此時被召返美,美國對吉爾吉斯新政府的態度,顯然開始時是有保留的。
 
美俄在吉爾吉斯存在矛盾,因為吉爾吉斯原屬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在吉爾吉斯存在傳統的軍事基地。吉爾吉斯獨立後,美國勢力侵入,也在吉爾吉斯設有軍事基地。此事令俄甚感不快。去年2月,吉爾吉斯當局曾批准關閉美軍基地案,由此換取俄國承諾提供20億美元的經援與信貸;而白宮後來同意支付1億8000萬美元,使美在吉爾吉斯基地得以繼續運作,不過,美雖付了錢,但答應基地只作為物資轉運站。此地距離阿富汗不遠,是駐阿美軍重要的物資供應站。
 
吉爾吉斯在加盟蘇聯時期及獨立之後,經濟一直沒有發展,或者說,發展效力很低,民眾生活困苦。脫離蘇聯獨立之後,實行私有化政策,把一些國營企業轉化為市場經營,當權者又與投資者勾結,在公營企業私有化過程中大規模牟利,結果經濟制度改變了,老百姓照樣過著極端貧困的生活。這次暴亂,便是因電費、暖氣費漲價成倍而引起的。
 
雖然,「臨時政府」已成為正式政府,但要恢復政局穩定還面臨著艱巨的挑戰。首先是巴基耶夫擁有武裝部隊的南方城市查拉拉巴,雖然現在已是群龍無首,但新政府軍隊要去進佔及接收武力,都要有技術上的講究,才能平安無事。另一方面,市面上歹徒搶劫事件仍時有所聞,雖然,當局已下令遇搶劫者可格殺勿論,但仍然起不了嚇阻作用,這使局面安定仍蒙上陰影。
 
而局面穩定之後,要達到經濟發展的穩定,對於這個避處中亞的貧困小國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重要的是,無論誰掌管吉爾吉斯政權,都要在俄國和美國之間找尋平衡,如果美俄在吉爾吉斯勢力發生衝突,或互相擠壓,直接受害的不是別人,正是吉爾吉斯。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