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元方式改善地球的環境
2010-04-26 00:45:2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10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40周年的日子,早在1970年間,各地愛護地球的有心人,大多不約而同,走上街頭,為地球發聲。既促成世界第一個環保機構的成立,也為地球日催生,允稱是保護環境的一樁大事。時光匆匆,先後40年過去了,全世界的環境不但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有愈來愈差的現象。甚至面臨文明世界無法永續的險境,當此地球日40年紀念,豈能無感。我們曾大聲疾呼,要求各方面為自己,也為後代子孫維持著在地球上還能活下去的環境。雖然這般低調能收到的效果非常有限,但還是要繼續做下去,直到大家在生存天地沒有完全顛覆前心回意轉。
在世界地球日今年進入第40周年之前,跨國的節能減碳號召,經營出一項2010「地球一小時」活動,相約在3月27日晚上8時30分熄燈一小時,用以迎接地球日的來臨。這項活動並不是新的倡議,近年已經實行過多次,只是一步一步走過來,有心人的努力似乎能夠得到一點小小的回饋。終結活動後的數據說,今年共有125個國家、超過1200個世界著名地標、數千個城鎮參與,規模創歷年之最,單參與國家就比去年多出37個。我們在泰國曾經向社會做了呼籲,也有幸得到若干回應,縱使實質所獲不大,但為節能減碳共襄盛舉,還是足以令人高興。
環保界的知名團體「荒野保護協會」,組織雖不大,但為愛護地球奔走,從不有所保留,所提的意見也頗能別出心裁。該會認為,除了節能減碳,或其他媒體不斷提到的行動外,對於社群的每一個體,則提出了透過「消費」來改善世界的主張。該會的說法是,生活在文明社會的社群,早已進入了消費時代,絕大多數人醒著的時間,通常只做兩件事,就是賺錢和花錢。這樣簡單的程序,也就是不斷消費、不斷購買、不斷丟棄的方式來過日子,大自然的資源很快就會耗用殆盡。而且物質刺激易於失去吸引力,有如機械式玩具,很快就會遭玩膩丟棄一樣,屬於超級浪費。顯然,在消費上知所收歛,同時又在產品設計時就考慮到廢棄物減到幾近於零的程度。則資源消耗和以往多有不同,加以精心使之生生不息的利用,人類文明的永續就有了轉機。
這種屬於菁英級產生的概念,並不難懂,但實行時可能遭遇到的困難,無疑會出現更多。雖然目前世界各國已有不少團體和企業響應,合於減少消費目標的產品,也有近千種。在逐步向前推動時,要溝通與解答的課題將接踵而來。可是我們仍然願在維護地球生存上,推薦這類菁英級醞釀的概念,增加多元化的項目,也讓外界感覺到地球日的活動方式,只侷限於少數幾種。年年地球日過完,活動辦過,虛應了故事,問題就算是告一段落,如此焉能使地球免於人類生活方式的蹂躝。
迎接地球日40年,新興國家還將面臨到區域城市化的趨勢。一旦經濟發展到某種程度,不同產業區域的社會族群,往往朝都會區集中,既為工作問題,也為生活便利。這種趨勢在南洋各國已告次第出現,舊的都會區不斷擴張,新的城鎮陸續出現。而人口集中化造成所有基本建設,嚴重不足,直接破壞環境生態失衡的後果,其不僅使歷年經濟發展的效力遭到抵銷,更使環境維護惡化趨於表面。但是新興國家中,對於相關問題處理合於要求的,還不多見,以這樣方式迎接地球日,相信許多人心頭都有懸憂。
一年一度的地球日來了又過去,無論其為清淨家園的號召、資源循環零廢棄的要求、節能減碳的行動,似乎還在推動。只是環境改善部分不多,遭破壞部分反而較以往有過之。我們不願、也不能放棄維護地球的努力,原因是不僅是我們要在地球上活下去,後代子孫也得如此。
在世界地球日今年進入第40周年之前,跨國的節能減碳號召,經營出一項2010「地球一小時」活動,相約在3月27日晚上8時30分熄燈一小時,用以迎接地球日的來臨。這項活動並不是新的倡議,近年已經實行過多次,只是一步一步走過來,有心人的努力似乎能夠得到一點小小的回饋。終結活動後的數據說,今年共有125個國家、超過1200個世界著名地標、數千個城鎮參與,規模創歷年之最,單參與國家就比去年多出37個。我們在泰國曾經向社會做了呼籲,也有幸得到若干回應,縱使實質所獲不大,但為節能減碳共襄盛舉,還是足以令人高興。
環保界的知名團體「荒野保護協會」,組織雖不大,但為愛護地球奔走,從不有所保留,所提的意見也頗能別出心裁。該會認為,除了節能減碳,或其他媒體不斷提到的行動外,對於社群的每一個體,則提出了透過「消費」來改善世界的主張。該會的說法是,生活在文明社會的社群,早已進入了消費時代,絕大多數人醒著的時間,通常只做兩件事,就是賺錢和花錢。這樣簡單的程序,也就是不斷消費、不斷購買、不斷丟棄的方式來過日子,大自然的資源很快就會耗用殆盡。而且物質刺激易於失去吸引力,有如機械式玩具,很快就會遭玩膩丟棄一樣,屬於超級浪費。顯然,在消費上知所收歛,同時又在產品設計時就考慮到廢棄物減到幾近於零的程度。則資源消耗和以往多有不同,加以精心使之生生不息的利用,人類文明的永續就有了轉機。
這種屬於菁英級產生的概念,並不難懂,但實行時可能遭遇到的困難,無疑會出現更多。雖然目前世界各國已有不少團體和企業響應,合於減少消費目標的產品,也有近千種。在逐步向前推動時,要溝通與解答的課題將接踵而來。可是我們仍然願在維護地球生存上,推薦這類菁英級醞釀的概念,增加多元化的項目,也讓外界感覺到地球日的活動方式,只侷限於少數幾種。年年地球日過完,活動辦過,虛應了故事,問題就算是告一段落,如此焉能使地球免於人類生活方式的蹂躝。
迎接地球日40年,新興國家還將面臨到區域城市化的趨勢。一旦經濟發展到某種程度,不同產業區域的社會族群,往往朝都會區集中,既為工作問題,也為生活便利。這種趨勢在南洋各國已告次第出現,舊的都會區不斷擴張,新的城鎮陸續出現。而人口集中化造成所有基本建設,嚴重不足,直接破壞環境生態失衡的後果,其不僅使歷年經濟發展的效力遭到抵銷,更使環境維護惡化趨於表面。但是新興國家中,對於相關問題處理合於要求的,還不多見,以這樣方式迎接地球日,相信許多人心頭都有懸憂。
一年一度的地球日來了又過去,無論其為清淨家園的號召、資源循環零廢棄的要求、節能減碳的行動,似乎還在推動。只是環境改善部分不多,遭破壞部分反而較以往有過之。我們不願、也不能放棄維護地球的努力,原因是不僅是我們要在地球上活下去,後代子孫也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