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競爭力,上海迫香港?
2010-04-30 12:26:0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上海世博會開幕,大大提升上海的影響力與國際形象,亦使上海與香港競爭力的比較,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剛巧北京的社科院正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香港競爭力雖連續5年居全國第1,但這個第1可能並非永久的,因為上海正往上爬,且爬的速度越來越快,據一些專家估計,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趕上香港,而目前正直迫香港。這會是事實嗎?
調查的對象是294個地級以上的城市,包涵兩岸四地的主要城市,因此香港、澳門,以至台北、高雄等亦包括在內。調查分為六個重點:經濟規模、經濟效率、收入水平、產業層次、發展成本與綜合增長。結果首四項香港名列第1,如是總競爭力便名列第1,但發展成本香港只名列第4,原因是香港土地貴、工資高,競爭力遠遠低於上海,又由於香港的經濟發展較為成熟,增長的空間隨而減少,因此在綜合增長方面,香港竟然排名第288,是倒數第7名。
全國10大當中,若以1作為滿分,香港的得分是0.895,深圳是0.760,上海是0.759,分別名列第2與第3,兩者的得分,幾乎相等,但上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因此香港未來的對手,是上海,而非深圳。在過去,香港反而一直拖著深圳走,第4名是北京,有0.749分,第5名是台北,有0.705分,第6名是廣州,第7名是天津,第8名是高雄,第9名是大連,第10名是青島,在10大中,兩岸四地的台灣與香港,是超比例佔了3名,澳門由於體積太小,當然打不入10大。
在居住環境方面,北京是排名第1,但上海卻獲得多個第1,包括創新環境、公共部門,特別是後者,香港的排名,甚至低於北京與紹興,究竟原因是甚麼?是中國的權威統治,一聲令下,中層便執行,下層便聽從,絕對不會像香港一樣,出現反對的聲音,這究竟又是不是行政效率呢?
論面積,香港只是上海的17%;論人口,香港只是上海的30%;論生產總值,上海去年已高達2172億美元,首次剛剛超過香港,若果上海的每年經濟增長都是香港的1倍,不出10年,上海會超過香港50%以上。不過截至去年為止,上海的人均生產只有1萬1256美元,雖比全國平均高出兩倍有多,但卻只是香港的36%,何來可在短期內追趕香港?
為了自救,香港應當在軟件上和中國內地接軌,硬件上和內地直通,但這種接軌與直通,都應當是有條件、有限度的,否則被同化以後,就會失去個體特性與競爭特質,不能一國先行,兩制只變成一種裝飾,一個口號。同樣地,將來台灣要和大陸整合,亦應當保存本身的特性與特質,避免以大吃小。
香港和上海最大的差別,是司法體制、新聞自由,與問責政府,台灣還多了一項民主政治。中國的民間學者溫克堅指出:上海雖自稱中國的國際都會,但黨委以至官員,都缺乏國際視野,只盯著自己的烏紗帽,辦一次世博會,強拆民居無數,亦製造冤民無數,這是在香港不能發生的。上海仍是共黨領導,政策主導,但在香港,起碼是市場主導,民意督導。但中國官方智庫的研究結果,這次強把香港、台北和高雄扯來和中國城市比較,是否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公信力呢?不要忘記,聯合國等機構所作的調查,香港的競爭力曾居全球之冠,難道上海很快可超越香港,真的變成全球的第1嗎?
調查的對象是294個地級以上的城市,包涵兩岸四地的主要城市,因此香港、澳門,以至台北、高雄等亦包括在內。調查分為六個重點:經濟規模、經濟效率、收入水平、產業層次、發展成本與綜合增長。結果首四項香港名列第1,如是總競爭力便名列第1,但發展成本香港只名列第4,原因是香港土地貴、工資高,競爭力遠遠低於上海,又由於香港的經濟發展較為成熟,增長的空間隨而減少,因此在綜合增長方面,香港竟然排名第288,是倒數第7名。
全國10大當中,若以1作為滿分,香港的得分是0.895,深圳是0.760,上海是0.759,分別名列第2與第3,兩者的得分,幾乎相等,但上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因此香港未來的對手,是上海,而非深圳。在過去,香港反而一直拖著深圳走,第4名是北京,有0.749分,第5名是台北,有0.705分,第6名是廣州,第7名是天津,第8名是高雄,第9名是大連,第10名是青島,在10大中,兩岸四地的台灣與香港,是超比例佔了3名,澳門由於體積太小,當然打不入10大。
在居住環境方面,北京是排名第1,但上海卻獲得多個第1,包括創新環境、公共部門,特別是後者,香港的排名,甚至低於北京與紹興,究竟原因是甚麼?是中國的權威統治,一聲令下,中層便執行,下層便聽從,絕對不會像香港一樣,出現反對的聲音,這究竟又是不是行政效率呢?
論面積,香港只是上海的17%;論人口,香港只是上海的30%;論生產總值,上海去年已高達2172億美元,首次剛剛超過香港,若果上海的每年經濟增長都是香港的1倍,不出10年,上海會超過香港50%以上。不過截至去年為止,上海的人均生產只有1萬1256美元,雖比全國平均高出兩倍有多,但卻只是香港的36%,何來可在短期內追趕香港?
為了自救,香港應當在軟件上和中國內地接軌,硬件上和內地直通,但這種接軌與直通,都應當是有條件、有限度的,否則被同化以後,就會失去個體特性與競爭特質,不能一國先行,兩制只變成一種裝飾,一個口號。同樣地,將來台灣要和大陸整合,亦應當保存本身的特性與特質,避免以大吃小。
香港和上海最大的差別,是司法體制、新聞自由,與問責政府,台灣還多了一項民主政治。中國的民間學者溫克堅指出:上海雖自稱中國的國際都會,但黨委以至官員,都缺乏國際視野,只盯著自己的烏紗帽,辦一次世博會,強拆民居無數,亦製造冤民無數,這是在香港不能發生的。上海仍是共黨領導,政策主導,但在香港,起碼是市場主導,民意督導。但中國官方智庫的研究結果,這次強把香港、台北和高雄扯來和中國城市比較,是否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公信力呢?不要忘記,聯合國等機構所作的調查,香港的競爭力曾居全球之冠,難道上海很快可超越香港,真的變成全球的第1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