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超日」的喜與憂

2010-05-15 11:54:5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踏入第二季度中期,是中國經濟的「緊調控」之期。一般情況下,這個時候不大看重經濟增長快慢、GDP的高低,而是關心影響宏觀調控的指標:如關心貨幣和財政指標,擔心是政策鬆緊;如關心物價指標,擔心的是通脹通縮。但今年二季度,情況有些特殊,可能要特別關心一下GDP高低,這倒不是怕中國經濟的「二次下滑」,而是出現了一個「超日」議題。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有些出人意料,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1.9%,這是2007年以來中國經濟最快增長幅度。在這個官方有些怕快的高位基礎上,二季度經濟可能放慢點步伐,但慢也慢不到哪裡去。整個經濟界都看高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權威的國家信息中心也預計說,二季度中國國民經濟將走向全面恢復,工業生產與三大需求保持高水平,預計GDP同比增長10.7%左右。
 
二季度經濟保持雙位數增長,除了消除經濟再下滑的心理陰影,也將結結實實地推高中國經濟總量,帶出一個經濟「超日」的話題。
 
在2009年,中國官方公布的GDP總額為4.91萬億美元,而同期日本公布的GDP總額為5.07萬億美元。中日兩國GDP總額,相差只有0.16萬億美元。中國今年一季經濟以11.9%高速增長,而據日本內閣府的調查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增長也罕見地加快,實際GDP增長的預測為2.42%,較之前預測0.9%的增長率有大幅提高。
 
這樣,兩國GDP總額的差距再進一步拉近。兩國經濟此消彼長,中國第二季度經濟仍可望保持雙位數增長,而日本因為債務問題,可能影響經濟的復甦,甚至有人說日本可能成第二個希臘。於此,二季度中國經濟「超日」,看似已成定局。
 
日本自1968年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而在40年前,中日經濟的差距以倍數計,在10年前,中國經濟總量大大提升,經濟總量是日本的1/3。10年之間,能夠並駕齊驅,甚至超越,既有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之因,又是日本經濟停滯不前之果。
 
自中國共產黨領政以來,就一直在推行趕超戰略,50年代的「超英趕美」,當然是既悲憤又滑稽,而改革開放年代,趕超戰略發生變化,不再以外部世界為趕超對象,而以自己經濟的「翻番」為戰略目標。這次經濟終於可能「超日」,就沒有「超日」戰略,而是「翻番」戰略的成果,可能令中國自己都意外。
 
中國經濟一旦「超日」,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然會喜不勝收,特別是中國領導層,近年極易陶醉在大國的氛圍裡。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可以帶來之喜,顯而易見,不談也罷,重點應看的,可能還是由之帶來之憂。
 
首先一憂,是如何看待這「老二」的質量和數量。以數量來說,要看兩點,一是中國經濟總量有沒有水分,當然會有,「超日」當不是水分之超。但超日之後,如擠乾一點,中國經濟總量也超得不多。第二,中日兩國經濟總量數字外,中國有多少人口?日本有多少人口?日本的人均GDP是多少?中國又是多少?一定要認清楚的是,總量上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等於人均的第二經濟體,中國的國家和人民,仍戴著「國富民窮」的帽子。
 
再一憂,是中國雖成第二大經濟體,但絕非第二經濟強國。緊貼在美國身邊,將更感受相斥之力。而超過諸國之後,也同樣將更感受他國壓力,包括非洲兄弟們。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第一大發展中國家,這是兩頂多麼不協調的衣衫。
 
還有一憂,是中國不僅有GDP總量與人均的差距,也有GDP總量上升後的外部壓力,還有內部發展壓力。中國經濟發展到這一步,是以所謂「三低」為代價,即低物價、低工資、低售價,實際上還有很多低,包括低環保、低人權,如血汗工廠等。這一切「低」,早已難以為繼。所以中國領導人說,現在到了轉折關頭,現在要轉變發展方式。
 
真的「超日」之後,變成老二,諸憂難解,此時的中國,當做之事很多,有四個字最應做的,就是「以日為師」。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