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兩岸關係要有政治前提

2010-05-17 03:03:5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日前重申: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表明若要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這就是政治前提;並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實現和平統一。
 
就楊毅的表述,大陸方面對此立場是一貫的,目標也很明確。換言之,這部分不可能妥協。
 
楊毅這段語言用詞明確,且是應記者提問,以回應馬英九此前接受華盛頓郵報所言:「兩岸關係已達到一種運作無礙的『現狀』,大陸在口頭上擱置對統一的要求,台灣淡化『獨立』主張,彼此致力於維護和平」。兩相對照,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北京方面對馬英九的表述高度保留,只是沒有點破而已。如果這是安排好的問答,楊毅的官方表述,就更具代表性。
 
馬英九擱置統一和淡化台獨的表述顯然是「不統不獨論」的新版本也是新解釋,而且和兩岸的「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有很大的分歧。再就「擱置」言,原詞分明是擱置爭議,絕非擱置統一。且「爭議」和「統一」作為兩個專有名詞,原無可以過渡的空間,完全是兩回事。至於「淡化」和「台獨」的關聯,「台獨」原是兩岸出現危機的根源,馬英九的「淡化台獨論」,雖僅止於台獨的主張,仍無異想通過語言的稀釋為「台獨主張」找到一個表述的張本。這只會再次為兩岸帶來不信任感,遑論兩岸有可能建立政治互信。
 
台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最近曾表示:「不排除在不預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和對岸進行直接並且實質的溝通」。此語看似中性,實則預設了沒有前提的前提,即民進黨的台獨主張不會因為要和對岸有什麼實質接觸而有所調整,且想通過實質對話即不涉及意識形態的對話形式,取得北京間接承認台獨主張存在的事實。蔡英文的設想當然不可能有任何機會,但卻具有很大的包裝效應。
 
是以楊毅公開表明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要有政治前提,在可能概括的範圍內,其實也明白拒絕了蔡英文不預設政治前提的主張。楊毅還說,已經注意到蔡英文有關與大陸對話的言論,但希望民進黨能夠真正認識到:不放棄「台獨」主張是沒有出路的。若論表述的策略,蔡英文是直接的提要求,即排除任何前提;馬英九的「擱置」和「淡化」都是在語意上繞圈子。楊毅的回應很明確,是以相當具有指標意義,即在統獨議題上,或說在統一和分裂的問題上,北京方面只問主張為何,不問黨派和人物。合則可談,並盡最大努力爭取實現和平統一。
 
就兩岸和平發展的現況言,一方面可以看到包括大三通、大陸觀光客、陸生來台就學和即將簽署的ECFA在內,本應樂觀看待兩岸和平發展,而且可以期待即將發揮作用,並在各個領域裡顯現。然而馬英九以「擱置」和「淡化」對應統獨爭議,這是馬英九上任以來從未有過的表述,和「九二共識」的「各自表述」,作為一中原則和統一前的過渡安排可謂背道而馳。馬英九就算迫於選舉壓力,想要爭取綠色票源,但「自我綠化」的表述,又如何說服藍營選民對兩岸未來的期待。
 
為了ECFA,為了兩岸和平發展得以進入一定運行的軌道,就如同馬英九所言,為了「達到運作無礙的現狀」,北京為此多次釋放讓利的訊息並作出承諾;但馬英九的擱置統一和淡化台獨,恐怕很難讓北京放心,馬英九除了想要勝選之外還在想什麼。
 
由國台辦發言人回應台灣領導人和台灣最大在野黨主席,在身分上並不對稱,不致形成尖銳對撞,也留有很大餘地;但訊息是明確的,即發展兩岸關係要有政治前提。
 
关键词:前提政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