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ECFA和台灣島內公投
2010-06-05 01:49:4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當局公投審議委員會歷經五個小時的討論,終於作出封殺台聯黨所提「你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公投案。駁回理由是公投主文出於正面表述,卻持反對立場,非僅互相矛盾且有魚目混珠之嫌。提案的台聯黨在會前即表示,還會繼續就此提公投案,且要為此走上街頭。
台聯還有可能和民進黨公職人員聯手共同抗爭,此舉雖可能帶來一些困擾,但已無關大局。兩岸江陳會據傳6月中旬上海見,若為了防制在野的牽制,以及尊重主流民意的期待,兩岸當局有必要快馬加鞭,提前簽署ECFA。
但兩岸簽署ECFA僅僅是一個新的起始。如果後續作業順利,兩岸今年內或可望進一步簽訂兩岸經貿基本框架,2012年能完成商品貿易協議,2014年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完成全面經貿往來協議則可能得等到2020年。必要指出的是,這些進度還要建立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提下,若出現政權更迭,就可能會有各種變數出現。
然而就在台灣當局審議公投案前,對岸外交部發言人公開表示,反對台灣和其他國家簽訂具有官方性質的協議,這在台灣立即引發反響,在野黨批評馬英九被騙了,否則就是共謀欺騙台灣人民;對此馬英九被迫連番公開要求對岸不要在FTA的問題上阻擋台灣。究其實際,還是出在主權爭議的疑慮。
從這裡可以看到ECFA可能引發的政治效應,以及因此伴生的弔詭現象。一是兩岸簽署ECFA,究竟和台灣發展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有無關連。若兩岸有默契,何以會出現北京外交部發言人的制式反對言論;若無,馬英九又何以會一再藉此要求對岸不要攔阻此事。從這裡還可看到兩岸的互信不足,也缺乏九二共識的默契。
所幸ECFA公投案在第一階段即未獲通過,但也因此讓綠色政團振振有辭,批判這是拒絕台灣人民遂行公投的權利,非但重申公投法應修法排除門檻過高的限制,且揚言將為這些問題走向街頭抗爭。這也說明ECFA,絕非單純的經貿協議,其所衍生的政治對抗更濃。單就台灣年底五都選舉論,綠營即有不少人士即認為應持續主打公投案,讓五都選舉成為另一場公投。
再者,把ECFA聯繫上公投案,北京在意的也不僅止於ECFA。不論此案過與不過,正因為反對黨輕易完成了第一步的連署動作,也未見執政黨堅決反對在野黨提案,意味著往下兩岸任何重大協議,都得先通過公投程序的考驗。至於兩岸統與獨的終極較量,自更非通過公投莫辦,他日統獨公投若因此成案,也注定將為兩岸帶來空前的危機。
還可以看到的是,ECFA的進度明顯要等公投案告一段落才可能繼續往前走。馬英九愈快愈好的期待固見一波三折,同理可以理解,兩岸往下要簽署新的協議,只會更難,波折更多,程序更複雜。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審議委員會召開前,公開主張應加入人權條款就是一例,讓執政者備受道德壓力。是以2020年兩岸能否順利完成全面經貿往來協議,變數只會多不會少。
這說明ECFA是否有利於台灣和台灣人民能否接受,原為兩回事。至論兩岸經貿架構所以會形成公投案,則是一件不折不扣的政治認同拔河,反對者所以要堅持公投者,提案者的設想或還不完全針對ECFA,而是操弄公投,並充分利用公投法必要提供的公共資源來動員支持者。
ECFA一路走來相當艱難,難道這就是民主社會面對反對者必要付出的代價?而這也預示兩岸未來會因此隨時出現技術和程序障礙。從這裡還要看到,兩岸和平發展愈趨緊密的同時,綠營的台獨意識也會愈趨焦慮,並會反覆發動公投案阻撓兩岸正常發展。為了台灣和兩岸的未來,台灣當局從馬英九以下,也要就此認清反對黨的意圖,在尊重民主程序的同時,更要強化政策執行力道,切忌為了妥協而搖擺立場,並及時兌現政策的承諾,加速完成ECFA的簽署作業。
台聯還有可能和民進黨公職人員聯手共同抗爭,此舉雖可能帶來一些困擾,但已無關大局。兩岸江陳會據傳6月中旬上海見,若為了防制在野的牽制,以及尊重主流民意的期待,兩岸當局有必要快馬加鞭,提前簽署ECFA。
但兩岸簽署ECFA僅僅是一個新的起始。如果後續作業順利,兩岸今年內或可望進一步簽訂兩岸經貿基本框架,2012年能完成商品貿易協議,2014年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完成全面經貿往來協議則可能得等到2020年。必要指出的是,這些進度還要建立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提下,若出現政權更迭,就可能會有各種變數出現。
然而就在台灣當局審議公投案前,對岸外交部發言人公開表示,反對台灣和其他國家簽訂具有官方性質的協議,這在台灣立即引發反響,在野黨批評馬英九被騙了,否則就是共謀欺騙台灣人民;對此馬英九被迫連番公開要求對岸不要在FTA的問題上阻擋台灣。究其實際,還是出在主權爭議的疑慮。
從這裡可以看到ECFA可能引發的政治效應,以及因此伴生的弔詭現象。一是兩岸簽署ECFA,究竟和台灣發展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有無關連。若兩岸有默契,何以會出現北京外交部發言人的制式反對言論;若無,馬英九又何以會一再藉此要求對岸不要攔阻此事。從這裡還可看到兩岸的互信不足,也缺乏九二共識的默契。
所幸ECFA公投案在第一階段即未獲通過,但也因此讓綠色政團振振有辭,批判這是拒絕台灣人民遂行公投的權利,非但重申公投法應修法排除門檻過高的限制,且揚言將為這些問題走向街頭抗爭。這也說明ECFA,絕非單純的經貿協議,其所衍生的政治對抗更濃。單就台灣年底五都選舉論,綠營即有不少人士即認為應持續主打公投案,讓五都選舉成為另一場公投。
再者,把ECFA聯繫上公投案,北京在意的也不僅止於ECFA。不論此案過與不過,正因為反對黨輕易完成了第一步的連署動作,也未見執政黨堅決反對在野黨提案,意味著往下兩岸任何重大協議,都得先通過公投程序的考驗。至於兩岸統與獨的終極較量,自更非通過公投莫辦,他日統獨公投若因此成案,也注定將為兩岸帶來空前的危機。
還可以看到的是,ECFA的進度明顯要等公投案告一段落才可能繼續往前走。馬英九愈快愈好的期待固見一波三折,同理可以理解,兩岸往下要簽署新的協議,只會更難,波折更多,程序更複雜。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審議委員會召開前,公開主張應加入人權條款就是一例,讓執政者備受道德壓力。是以2020年兩岸能否順利完成全面經貿往來協議,變數只會多不會少。
這說明ECFA是否有利於台灣和台灣人民能否接受,原為兩回事。至論兩岸經貿架構所以會形成公投案,則是一件不折不扣的政治認同拔河,反對者所以要堅持公投者,提案者的設想或還不完全針對ECFA,而是操弄公投,並充分利用公投法必要提供的公共資源來動員支持者。
ECFA一路走來相當艱難,難道這就是民主社會面對反對者必要付出的代價?而這也預示兩岸未來會因此隨時出現技術和程序障礙。從這裡還要看到,兩岸和平發展愈趨緊密的同時,綠營的台獨意識也會愈趨焦慮,並會反覆發動公投案阻撓兩岸正常發展。為了台灣和兩岸的未來,台灣當局從馬英九以下,也要就此認清反對黨的意圖,在尊重民主程序的同時,更要強化政策執行力道,切忌為了妥協而搖擺立場,並及時兌現政策的承諾,加速完成ECFA的簽署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