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發揮濟弱扶困精神改善農業

2010-06-06 12:19:0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一家非營利組織「國際發展企業」日前接受一項社會福利獎金,選在柬埔寨設置國際發展組織分支機構。預計以市場經營方式,改善環境,提升農業生產,建立有效的地方事業。由於該國際非營利組織先在非洲始業,逐次進入亞洲,在東南亞地區的活動還沒有彰顯。但是其基本精神在於濟弱扶困,每獲捐助社福款項,就選擇適當項目投入經營。柬埔寨是東盟國家中相對較弱的成員,農業建設離現代化經營還有一段距離。如果國際發展企業在當地能順利推展,從基本改善農業條件,無疑是件值得重視的事。
 
從2005年起,國際發展企業已著手經營柬埔寨農業,當時該組織在柬農業區選妥60家獨自開業的小商號,建構成農事網,稱之為「農稼顧問」。承擔這項工作的人士,將農具給予逾4500位小規模的農人,協助他們擴大產量。同時也將高品質產品,諸如種籽、肥料、塑膠網、灌溉設施和服務等,以合理價錢售予農戶。據外電說,在相關往來中,農人每年平均增加了淨收入27%,約為美金382至480美元。同時「農稼顧問」群在出售產品和服務,也取得收益,建立起雙方信賴。
 
在近若干年來經營的基礎上,這回國際發展企業的柬埔寨機構,準備將獲得的50萬瑞士法郎捐款,做較以往更妥善的利用。新的計畫是,透過新甄選並培訓36位農稼顧問,使他們促成柬埔寨各地逾4000戶農家,約2萬人口能增加新收益,目標訂在約190萬美金。新計畫的執行人羅伯茲對於國際善款擴大國際發展企業在柬埔寨的影響,充滿了感激。當地貧農在有計畫協助下,增加農產所得,是脫離貧窮逐步進入小康的唯一機會。羅伯茲更盼望在未來數年內,善款能使7萬5000戶以上的農家,獲得嘉惠。
 
從全世界的規模衡量,前述種種是微不足道的,尤其是全球吃不飽的人數超過10億,又已過了一年。包括印度等在經濟發展上卓然有成的國家,也到處能見到吃不飽的窮人,各地處於弱勢地位的農家,脫離貧窮的機會在何處,希望又在何處。所以,我們對於國際善款能以柬埔寨農家為對象,透過國際發展企業的經營,是懷有甚高期待的。柬埔寨是中南半島上的古國,有2000年以上歷史,9-15世紀吳哥王朝的鼎盛國勢和燦爛文化,為東南亞建立起超特地位。沒有人願見到柬埔寨淪落於窮弱,各方面應以種種力量,先從農業開始,讓柬埔寨進入小康。
 
濟弱扶困,是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指標之一,文明世界更不可以出現尖銳對立的環境。所以在20世紀將進入21世紀的時際,聯合國192會員國曾達成共識,制定「千禧年發展目標」試圖在2015年實現,以迎接新世紀來臨。這項「發展目標」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要「消弭貧窮、饑餓」。但是2015年即告來臨,聯合國發展目標不但見不到蹤影,反而是哀鴻遍野,貧窮饑餓幾無所不在。不過,國際上也不乏有心人,以非營利方式推動發展,如前述國際發展企業的作為。該組織分在非洲、亞洲等不同地方,投入適合當地發展的項目,索馬利亞、孟加拉、尼泊爾、印度,都能見到該組織分支機構的業務,雖顯得卑微,都是濟弱扶困精神的發揚。
 
柬埔寨的農業產值,非正式統計是占總生產值約35%,雖然中南半島天然環境不錯,但農業部分可改善的空間仍大。近年氣候異變、人口增加、財團炒作,已使全世界糧價飛漲,形成為社會不安的一枚定時炸彈。當此時際,柬埔寨若得國際協助,促進農業品質、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民知識。固可解除內部缺糧憂慮,行有餘力還可將餘糧外銷,建立平準基金,邁步進入現代化。
关键词:全力精神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