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主義挑戰中國傳統外交思路
2010-06-08 10:34:3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歐巴馬首度執政接近中期,終於公開了「國家安全策略」,正式確立歐巴馬主義。
在執政初期,歐巴馬提出「明智外交」、「對話外交」,主要還是針對他的前任布希堅持的單邊主義先發制人策略,那個國家安全政策因為伊拉克戰爭的失利而不得人心。如今,經過1年多的執政經歷,總結了經驗,同時擺脫了大選的思考限制,提出了強化與各國交流,降低美國採取軍事行動優先的國家安全政策,既有無可奈何之處,也有創新之意,體現了歐巴馬理想與務實結合的政策思路。說無奈,那是因為經過兩場痛苦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國的「軍事神話」已經破產,再加上金融危機的打擊,美國國債高築,裁軍減赤已經無法迴避,如果還是一味強調軍事打擊,美國不僅力有不逮,財政也難以支撐。說是創新,那是因為歐巴馬堅信對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他可以用理想主義和卓越的口才說服美國人民,把他這個非洲裔黑人送進總統府,他也認為可以用「明智外交」說服友邦盟國,甚至美國的競爭對手,朝向無核化,以及和解的方向邁進。
歐巴馬主義或許被美國的保守派視為將削弱美國,向對手妥協,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認為這是歐巴馬擴大美國影響力的有效手段,因為歐巴馬降低軍事重要性,卻在網路安全、教育、經濟、移民、氣候變化等全球化的綜合議題上,或者說「軟實力」上,大幅提升美國的領導地位,讓美國只會展示肌肉的「軍事牛仔」,變身成可以統領各方的「紳士」,軍事行動只是外交折衝用盡後的最後手段。換句話說,歐巴馬採用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安全策略,如果持之以恆,將可讓美國的「霸權」變成令人信服的「威權」,徹底改變帝國的形象。
歐巴馬主義顯然不是表面文章,在氣候峰會、核安全會議、伊朗危機,甚至最近的朝鮮半島風波中,歐巴馬及其團隊都是身體力行,鞠躬外交,對話外交,合縱連橫,軟硬兼施,不戰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令人刮目相看,也體現出歐巴馬主義的「韌性與耐心」,同時,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爬升比走出金融海嘯的速度還快。相反,他把美軍撤出伊拉克之後,全力打阿富汗戰爭,但進展不大,英國新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都會在明年左右撤出戰局,更令歐巴馬相信,戰場上拿不到的,或許在外交上可以獲得。
歐巴馬主義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對待中國和俄羅斯等傳統對手的定位上,它強調權力不一定是零和遊戲,美國必須承認中國、俄羅斯以及印度等新經濟體國家,雖然不是美國的盟邦,但也不一定就是美國的敵對國,他們也是影響世界的中心。從某種程度上說,歐巴馬雖然還是強調美國第一,但已經不排斥未來世界是多極並存的世界,美國應該積極與這些國家合作,歡迎他們擔任負責任的世界領袖角色,因為美國一國,無法搞定世界。因為如此,華盛頓在許多問題,包括經貿議題、區域安全、戰爭熱點的消除等問題上,不再貿然武力威脅,而是積極與各大國互動,爭取同盟軍,在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上,在這波朝鮮半島紛爭上,美國表現出十足的信心,有步驟地說服中國,共同來抵制「麻煩製造者」,維護區域的穩定和繁榮。
針對歐巴馬主義將合作的對象,從盟邦擴大到中印俄等崛起大國,北京應該充分地加以關注,並及時修正自己的傳統外交思路,尤其不被狹隘的民族主義所制約,不管美國的改變是方法的改變,還是世界觀的改變,中國要積極呼應,有效合作。同時,調整自己只重視硬實力的提升,忽視軟實力的發展,防止「美中霸權易位」這樣的觀感在全球擴散。
在執政初期,歐巴馬提出「明智外交」、「對話外交」,主要還是針對他的前任布希堅持的單邊主義先發制人策略,那個國家安全政策因為伊拉克戰爭的失利而不得人心。如今,經過1年多的執政經歷,總結了經驗,同時擺脫了大選的思考限制,提出了強化與各國交流,降低美國採取軍事行動優先的國家安全政策,既有無可奈何之處,也有創新之意,體現了歐巴馬理想與務實結合的政策思路。說無奈,那是因為經過兩場痛苦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國的「軍事神話」已經破產,再加上金融危機的打擊,美國國債高築,裁軍減赤已經無法迴避,如果還是一味強調軍事打擊,美國不僅力有不逮,財政也難以支撐。說是創新,那是因為歐巴馬堅信對話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他可以用理想主義和卓越的口才說服美國人民,把他這個非洲裔黑人送進總統府,他也認為可以用「明智外交」說服友邦盟國,甚至美國的競爭對手,朝向無核化,以及和解的方向邁進。
歐巴馬主義或許被美國的保守派視為將削弱美國,向對手妥協,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認為這是歐巴馬擴大美國影響力的有效手段,因為歐巴馬降低軍事重要性,卻在網路安全、教育、經濟、移民、氣候變化等全球化的綜合議題上,或者說「軟實力」上,大幅提升美國的領導地位,讓美國只會展示肌肉的「軍事牛仔」,變身成可以統領各方的「紳士」,軍事行動只是外交折衝用盡後的最後手段。換句話說,歐巴馬採用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安全策略,如果持之以恆,將可讓美國的「霸權」變成令人信服的「威權」,徹底改變帝國的形象。
歐巴馬主義顯然不是表面文章,在氣候峰會、核安全會議、伊朗危機,甚至最近的朝鮮半島風波中,歐巴馬及其團隊都是身體力行,鞠躬外交,對話外交,合縱連橫,軟硬兼施,不戰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令人刮目相看,也體現出歐巴馬主義的「韌性與耐心」,同時,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爬升比走出金融海嘯的速度還快。相反,他把美軍撤出伊拉克之後,全力打阿富汗戰爭,但進展不大,英國新政府和加拿大政府都會在明年左右撤出戰局,更令歐巴馬相信,戰場上拿不到的,或許在外交上可以獲得。
歐巴馬主義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對待中國和俄羅斯等傳統對手的定位上,它強調權力不一定是零和遊戲,美國必須承認中國、俄羅斯以及印度等新經濟體國家,雖然不是美國的盟邦,但也不一定就是美國的敵對國,他們也是影響世界的中心。從某種程度上說,歐巴馬雖然還是強調美國第一,但已經不排斥未來世界是多極並存的世界,美國應該積極與這些國家合作,歡迎他們擔任負責任的世界領袖角色,因為美國一國,無法搞定世界。因為如此,華盛頓在許多問題,包括經貿議題、區域安全、戰爭熱點的消除等問題上,不再貿然武力威脅,而是積極與各大國互動,爭取同盟軍,在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上,在這波朝鮮半島紛爭上,美國表現出十足的信心,有步驟地說服中國,共同來抵制「麻煩製造者」,維護區域的穩定和繁榮。
針對歐巴馬主義將合作的對象,從盟邦擴大到中印俄等崛起大國,北京應該充分地加以關注,並及時修正自己的傳統外交思路,尤其不被狹隘的民族主義所制約,不管美國的改變是方法的改變,還是世界觀的改變,中國要積極呼應,有效合作。同時,調整自己只重視硬實力的提升,忽視軟實力的發展,防止「美中霸權易位」這樣的觀感在全球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