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重點移向亞洲的新形勢
2010-06-12 12:03:4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越南胡志明市召開的東亞區域會議,經6月6-7日的密集磋商,已告落幕。總部設在日內瓦達沃斯的這個非營利機構,以集合頂尖企業領袖、國際政治領導人、知識分子和記者,討論世界最迫切問題而揚名天下。這次聚合逾1000位頂級菁英,磋商「亞洲領袖地位的重新思考」議題。顯然是反覆辯難2008年經濟危機後,世界復甦領導區域的作為問題。一方面強調亞洲在經濟危機極端動盪中的表現;另則為世界經濟復甦的進程,做認真檢視與商討。和一般論壇的空泛言論和寬鬆性質有甚大差別,雖然討論內容外界尚不得而知。但其襯托亞洲承擔經濟責任重大的意義,不言可喻,一點也不宜輕忽。
雖然達沃斯論壇並不是世界高階層會議,也從來不簽署任何協議,但是在國際經濟形勢嚴峻期間,卻是全世界菁英凝聚共識最好的場合之一。年來東亞地區在危機中的逆勢成長,有目共睹,世界經濟復甦的「領頭羊」,很自然落在區域內經濟體上。尤其是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提升、內需消費強勁反彈、政府紓困措施的妥善協調,更增加了東亞在世界舞台快速發展角色的印象。國際各經濟體處於危機一波接著一波來臨的時際,最缺乏的是對未來情勢的信心,找不到發展的方向。而東亞的經貿表現,正是重建信心所需的焦點,投資人在危機中所受的打擊最重,相信東亞的逆勢成長,必可得到恢復信心的若干啟導。
世界經濟論壇這次東亞區域集會,選在胡志明市召開,應是另一具有深長意義的安排。在區域經濟整合的號召下,預定於2015年完成的東盟單一市場,得中國和印度的進步與可觀經濟活力嘉惠,成了6億消費者最亮麗的市場,同時,西方經濟體受到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嚴重破壞,消費者需求遽降,包括東盟在內的東亞地區遂一躍而成為新的經濟發電廠,兩項和世界經濟穩定有直接關聯的趨勢,出現於此地,足可供參與論壇的各方人士觀摩。百聞不如一見,經由實際接觸,對經濟復甦應有助益。
世界經濟論壇的進一步論證,亞洲經濟向外接軌和經濟合作的重要角色,已經無可旁貸。時下歐洲和美洲經濟根基動搖,若干具影響力的國際經濟組織,在亞洲集會做好世界經濟重新出發準備,已別無選擇。如韓國將擔任20國集團(G-20)的2010年屆高階層會議東主,是亞洲首位膺此重任的國家;日本則將主持「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年會,推展亞太區域內貿易自由化和成長戰略,制定以自由貿易圈(FIAAP)構想為基礎的「橫濱目標」。凡此種種,都是世界經濟動力移到亞洲,促使該地區成長為國際領袖角色,擔負起解決問題責任。
鑑於亞洲在政治、社會、宗教價值體系等,存在著世界上最大的差異性。世界經濟論壇也掛念,亞洲的經濟韌性和未來成長潛力,是不是能夠真正成為區域整合的基礎。存在這方面的顧慮,是合理的想法。事實擺在眼前,區域內經濟體間不同項目的齟齬、較勁,並未曾斷過。但在外來衝擊愈來愈大、經濟整合的號召逐次提升、合則兩利的觀念滋長。每有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故事,相關方面進行調解的難度也有下降趨勢,這是正面現象。
越南以東盟輪值主席的地位,接下本原屬於泰國所擔任的論壇區域東主,對於議題的處理和議程安排,似無大問題,地方輿論報導,泰方錯失在國際重要論壇表現機會,自若有憾焉。這是情勢使然,切莫怨尤,值得關懷的是今後的處境能不能改善。世界經濟發展重點移來亞洲,對於區域經濟體蛻變為領袖地位,有事半功倍的優勢。切莫失了迎頭趕上的機會,大家要合力同心才是。
雖然達沃斯論壇並不是世界高階層會議,也從來不簽署任何協議,但是在國際經濟形勢嚴峻期間,卻是全世界菁英凝聚共識最好的場合之一。年來東亞地區在危機中的逆勢成長,有目共睹,世界經濟復甦的「領頭羊」,很自然落在區域內經濟體上。尤其是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提升、內需消費強勁反彈、政府紓困措施的妥善協調,更增加了東亞在世界舞台快速發展角色的印象。國際各經濟體處於危機一波接著一波來臨的時際,最缺乏的是對未來情勢的信心,找不到發展的方向。而東亞的經貿表現,正是重建信心所需的焦點,投資人在危機中所受的打擊最重,相信東亞的逆勢成長,必可得到恢復信心的若干啟導。
世界經濟論壇這次東亞區域集會,選在胡志明市召開,應是另一具有深長意義的安排。在區域經濟整合的號召下,預定於2015年完成的東盟單一市場,得中國和印度的進步與可觀經濟活力嘉惠,成了6億消費者最亮麗的市場,同時,西方經濟體受到200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嚴重破壞,消費者需求遽降,包括東盟在內的東亞地區遂一躍而成為新的經濟發電廠,兩項和世界經濟穩定有直接關聯的趨勢,出現於此地,足可供參與論壇的各方人士觀摩。百聞不如一見,經由實際接觸,對經濟復甦應有助益。
世界經濟論壇的進一步論證,亞洲經濟向外接軌和經濟合作的重要角色,已經無可旁貸。時下歐洲和美洲經濟根基動搖,若干具影響力的國際經濟組織,在亞洲集會做好世界經濟重新出發準備,已別無選擇。如韓國將擔任20國集團(G-20)的2010年屆高階層會議東主,是亞洲首位膺此重任的國家;日本則將主持「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年會,推展亞太區域內貿易自由化和成長戰略,制定以自由貿易圈(FIAAP)構想為基礎的「橫濱目標」。凡此種種,都是世界經濟動力移到亞洲,促使該地區成長為國際領袖角色,擔負起解決問題責任。
鑑於亞洲在政治、社會、宗教價值體系等,存在著世界上最大的差異性。世界經濟論壇也掛念,亞洲的經濟韌性和未來成長潛力,是不是能夠真正成為區域整合的基礎。存在這方面的顧慮,是合理的想法。事實擺在眼前,區域內經濟體間不同項目的齟齬、較勁,並未曾斷過。但在外來衝擊愈來愈大、經濟整合的號召逐次提升、合則兩利的觀念滋長。每有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故事,相關方面進行調解的難度也有下降趨勢,這是正面現象。
越南以東盟輪值主席的地位,接下本原屬於泰國所擔任的論壇區域東主,對於議題的處理和議程安排,似無大問題,地方輿論報導,泰方錯失在國際重要論壇表現機會,自若有憾焉。這是情勢使然,切莫怨尤,值得關懷的是今後的處境能不能改善。世界經濟發展重點移來亞洲,對於區域經濟體蛻變為領袖地位,有事半功倍的優勢。切莫失了迎頭趕上的機會,大家要合力同心才是。
关键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