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維持亞洲和平安定的兩大力量
2010-06-14 12:19:5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新首相菅直人剛一上台,即宣布他以首相身分出國訪問的第一站為中國,並將順道到上海為世博會的日本館揭幕。此一宣布頗為聳動,由於戰後的日本首相,無一不是上任後先赴美訪問的。菅直人違反傳統,不先訪美而先訪華,是不是說明日本政策改變了,或是在日本新閣眼中,中國比美國更重要了?
但菅直人訪華的宣布才過一天,便又改口宣布將派鳩山由紀夫赴華訪問,並主持上海世博會日本館的揭幕。由此說明,日本仍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正如菅直人的前任鳩山,剛上台興沖沖地宣布「脫美入亞政策」,要加強發展與亞洲國家的關係,要美軍基地撤出沖繩,甚至撤出日本。鳩山指出日本已依靠美國60年,不能再這樣維持50年、100年,一定要有人跨出「改變」的第一步。但結果是鳩山只做了八個半月的日本首相,其支持率便從70%下跌到不足20%,為了民主黨的前途,不得不下台。
菅直人之在先訪華或先訪美踟躕不前,不一定是因美國直接施加壓力,可能是其同僚以鳩山覆轍先例對他規勸,使他不能不改採慎重的措施。菅直人是一個「知華派」,他是80年代中國開放後,中日學生第一批交換中的一分子,並於此時夤緣結識現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因此,他對訪華特別感到雀躍,自有其個人經歷的原因在。但訪華和訪美成為日本首相權衡輕重的標準,卻也凸顯中國在亞洲及整個國際事務中的提升,已達到可與美國一爭長短輕重的地位。而今天的亞洲,是中美兩國領頭的局面,殆無疑問。
上月底,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帶了一個200餘名美國高級官員組成的特別代表團,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及國務院副總理王歧山等,進行了兩天深入的戰略對話,雙方已達成共識,都認為這場對話推動了21世紀中美全面合作關係。這種關係是伙伴而不是對手,更不是敵手,應該是和平相處,而不是彼此防範遏制的關係;應該是坦誠溝通、互相理解信任、能夠正確理性客觀看待對方戰略意圖、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關切、善於處理矛盾和分歧的關係……總之,這場戰略對話拉近了中美兩國的關係,也使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和世界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國中國,平立於世界舞台之上,共同為世界和平努力。
但中美之間,畢竟還有一些問題是立場不盡相同的。所以,在6月6日於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呼籲中國軍事透明化,不要在中美軍事交往設置障礙。他表示透明化就是避免因誤解而致擦槍走火,用意是好的。中國解放軍副參謀長馬曉天當即針對這問題表示,所謂設置障礙,責任不在中方而在美方。中美邦交正常化已數十年,美對台軍售問題一直未解決,美飛機及軍艦一直在中國東海和南海進行高強度的監視。這些問題,仍有待美方加以改善。
所以,我們不能沉醉在中國已經崛起,將與美國一起邁向21世紀的美夢中,要看清目前在經濟嚴重衰退中,失業率持續攀高的時刻,戰爭風險是存在的。例如南韓「天安」艦被炸沉事件,若有人煽風點火,就可能爆發戰爭。
「天安」艦沉沒,有說是觸礁,甚至有說是南韓執政黨自為。中國在此事件上始終保持中立,沒有袒護北韓,但也沒有附和眾說,指定北韓為元凶。中國總理溫家寶說得好,在此一時刻,最重要是維持東北亞的和平安定。因為這是一個經濟嚴重衰退的時刻,也是一個戰爭高風險的時刻,當人們敏感而脆弱時,便容易被煽動,導致擦槍走火;一旦發生衝突,戰爭便會以此為爆炸點,急速升高轉化為一場大戰。所以,對東北亞局勢有影響力的國家,不能不對此格外謹慎警惕!
但菅直人訪華的宣布才過一天,便又改口宣布將派鳩山由紀夫赴華訪問,並主持上海世博會日本館的揭幕。由此說明,日本仍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正如菅直人的前任鳩山,剛上台興沖沖地宣布「脫美入亞政策」,要加強發展與亞洲國家的關係,要美軍基地撤出沖繩,甚至撤出日本。鳩山指出日本已依靠美國60年,不能再這樣維持50年、100年,一定要有人跨出「改變」的第一步。但結果是鳩山只做了八個半月的日本首相,其支持率便從70%下跌到不足20%,為了民主黨的前途,不得不下台。
菅直人之在先訪華或先訪美踟躕不前,不一定是因美國直接施加壓力,可能是其同僚以鳩山覆轍先例對他規勸,使他不能不改採慎重的措施。菅直人是一個「知華派」,他是80年代中國開放後,中日學生第一批交換中的一分子,並於此時夤緣結識現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因此,他對訪華特別感到雀躍,自有其個人經歷的原因在。但訪華和訪美成為日本首相權衡輕重的標準,卻也凸顯中國在亞洲及整個國際事務中的提升,已達到可與美國一爭長短輕重的地位。而今天的亞洲,是中美兩國領頭的局面,殆無疑問。
上月底,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帶了一個200餘名美國高級官員組成的特別代表團,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及國務院副總理王歧山等,進行了兩天深入的戰略對話,雙方已達成共識,都認為這場對話推動了21世紀中美全面合作關係。這種關係是伙伴而不是對手,更不是敵手,應該是和平相處,而不是彼此防範遏制的關係;應該是坦誠溝通、互相理解信任、能夠正確理性客觀看待對方戰略意圖、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關切、善於處理矛盾和分歧的關係……總之,這場戰略對話拉近了中美兩國的關係,也使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美國,和世界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國中國,平立於世界舞台之上,共同為世界和平努力。
但中美之間,畢竟還有一些問題是立場不盡相同的。所以,在6月6日於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安全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呼籲中國軍事透明化,不要在中美軍事交往設置障礙。他表示透明化就是避免因誤解而致擦槍走火,用意是好的。中國解放軍副參謀長馬曉天當即針對這問題表示,所謂設置障礙,責任不在中方而在美方。中美邦交正常化已數十年,美對台軍售問題一直未解決,美飛機及軍艦一直在中國東海和南海進行高強度的監視。這些問題,仍有待美方加以改善。
所以,我們不能沉醉在中國已經崛起,將與美國一起邁向21世紀的美夢中,要看清目前在經濟嚴重衰退中,失業率持續攀高的時刻,戰爭風險是存在的。例如南韓「天安」艦被炸沉事件,若有人煽風點火,就可能爆發戰爭。
「天安」艦沉沒,有說是觸礁,甚至有說是南韓執政黨自為。中國在此事件上始終保持中立,沒有袒護北韓,但也沒有附和眾說,指定北韓為元凶。中國總理溫家寶說得好,在此一時刻,最重要是維持東北亞的和平安定。因為這是一個經濟嚴重衰退的時刻,也是一個戰爭高風險的時刻,當人們敏感而脆弱時,便容易被煽動,導致擦槍走火;一旦發生衝突,戰爭便會以此為爆炸點,急速升高轉化為一場大戰。所以,對東北亞局勢有影響力的國家,不能不對此格外謹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