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是日本應運而生的政治領袖

2010-06-21 11:49:5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國會16日閉幕,政局一轉進入參院選舉熱季。新上任的首相菅直人向民主黨喊話,強調「只有在參院選舉中贏得勝利,才能讓民主黨建立安定的政權。」當然,菅直人要能夠表現自己的政權特色,就必須在參院選舉中取得過半數席位,否則,他充其量只是鳩山的「影武者」。所以7月11日參院選舉日,也正是菅直人政權的審判日。
 
幸而菅直人登台之後,支持率已由20%以下提升到60%以上,正是菅直人的「庶民首相」身分,使民主黨渡過難關。
 
說也奇怪,日本政壇從2005年起,在短短的5年裡,竟如走馬燈似的換了4位首相;而更有趣的是,這4位首相身後都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從安倍晉三到福田康夫、麻生太郎,以至剛下台的鳩山由紀夫,均無一例外地是從小受到祖父輩的政治庇蔭,承傳了祖父輩們的政治地盤、人脈及金錢優勢,從而伺機攀上「世襲首相」的寶座。相較之下,菅直人以一個沒有家族政治背景的「庶民」,得以出任首相,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日本選民已厭棄「世襲政治」病態的心理,所以菅直人可以說是一位應運而生的政治領袖。
 
民主黨能在去年日本眾議院選舉中大勝從戰後就一直獨霸日本政壇的自民黨,鳩山由紀夫得以出任首相,並提出其變革訴求,強調「脫美入亞」政策而獲得選民認同,可說也是順應選民的願望和新時代潮流的成果。但鳩山上台之後,要求變革美日關係,推翻自民黨和美國所簽訂的普天間美軍軍事基地協約,要求美軍撤出沖繩基地,美國不但寸步不讓,且步步進逼,強勢打壓,迫使鳩山終於不得不低頭,由此失信於民,威信掃地,民調劇降。為了保全民主黨的執政地位,鳩山只好下台。民主黨選擇了無顯赫家族背景的菅直人,出任民主黨任期所剩無幾的首相,將會是一著妙棋,使整個日本政壇出現一番嶄新面貌。
 
促使鳩山辭職的另一因素是日本歷史形成的金權政治,已成為日本民主制度的痼疾。選舉表面上看是公民在投票參加選舉,但實質上已由金錢作主導,各政黨和各黨黨內的各派系之爭,其勝敗皆決定在金錢上。金權政治是自民黨衰敗的原因,民主黨的鳩山與小澤一郎均涉及非法獻金醜聞,所以菅直人組閣時特別嚴厲清除小澤有關人物參與,便是為呼應日本選民的訴求,建立一個脫離金權政治的廉潔政府。
 
菅直人的政治路程並非一帆風順的,由於缺乏官宦世家背景,他經過多次失敗之後,1980年好不容易才獲選為眾議員。其後因一次「漏繳」國民養老保險金而必須辭去議員職務,落髮修行近1年時間,成為一身布衣,頭戴斗笠,腳著草履的苦行僧,孤獨步行近1000公里,參拜了四國88座寺廟,而最後有關部門發現所謂「漏繳」是一宗錯案,他這才恢復議員職位,重返政壇。而在鳩山下台之後,民主黨看清今日的潮流,日本人渴望政壇出現清廉並吃得起苦的政治領袖,於是及時而順理成章地把菅直人推到前台上來。
 
值得中國人注意的是,菅直人是個「親華派」,他未上台已宣布絕不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他是1984年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首批邀請的3000名日本青年中的一人。而當時負責接待的共青團領導人中,胡錦濤是其中一人。這種特別情緣,當對中日友好關係有助。
 
菅直人曾批評中日關係,指不應該只是高層會晤、握握手,而應該真正達成廣泛的「草根」交流。這是一針見血的真知灼見,也由此可見菅直人有志由上到下促進中日關係。但由於過去日本上層長期對民眾灌輸有關中國的錯誤認識,菅直人要把這種傾向轉變過來,還須花費相當大的努力。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