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推動稻米自給自主政策

2010-07-12 10:03:1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菲律賓新政府的農業部長艾卡拉日前表示,時下居於世界最大稻米進口國的菲律賓,期望在3年期間,能將主食米糧變為自給自足。艾卡拉並不諱言,艾奎諾總統的這項指令,結束對米糧進口依賴,對農業部門是極大的挑戰。當茲世界糧食嚴重不足,國際市場極度不安,上一波糧食石油價格飆漲因素,毫未見消退情況下,可謂是危機四伏。而菲當局適做出主食自給自足的政策宣示,應是有了從逆勢攀升的多方面準備,相信各方都願給予誠摯祝福。
 
菲農政機構在宣示3年糧食自給自足的同一聲明中,也說明了經歷一連串重大暴風雨侵襲後,農作受嚴重破壞,去年稻米生產已降逾3%。這是菲糧供應上迎面而來的第一號困難問題,常識告訴我們,糧食是需求最欠缺彈性的產品,稍有不足,價格就直線上升。2年前的糧價大幅增漲,相信許多人記憶猶新,就是糧食缺口出現加上奸商炒作的反應。隨後缺口快速擴大,迫得聯合國糧農組織於去年6月在羅馬正式宣布,世界上吃不飽的人已超高10億。若換成另一種說法,糧食價格飛漲更無法避免,多有待於自求多福。以往年菲國進口糧食190萬公噸到200萬公噸,加上因氣候異變造成稻米歉收,「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考驗,是相當沉重的。
 
上次糧價上漲造成舉世動盪,擠出37國饑民暴動時,國際糧農機構的學者專家,幾無不向亞洲國家籌策獻計,促使以重新思考提振農業生產力,來平衡糧食供需。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大致都聽得懂,還有若干國家並宣示撥出專款供提振農業生產之用。其中菲當時總統艾若育就說明以11億7000萬美元供借貸予農民、育種、生產肥料、灌溉、基礎設施、農技培訓、收割工具等項目使用。並申明此一攬子措施,將延續到2010年,她的總統任期屆滿,期對菲人稻米所需能有所助益。目前相關措施外界見不到下文,希望其中若干項目,對新政府的自給自足計畫還有一點作用。當然,學者專家的建議,不僅菲律賓有動作,其他國家也該有反應,果能把提振糧食生產力為亞洲農業當務之急,蔚然成風,對緩解糧農壓力會有更大幫助。
 
艾奎諾政府選擇米糧自給自足,做首項公開的公共政策,既屬「新官上任三把火」,足堪令各方側目;另也表達了新政府對面臨重大問題的基本態度,絲毫不徘徊瞻顧。糧價蠢蠢欲動和自產稻米歉收,若處理不當或再猶豫,印度的處境就是一面鏡子。在經濟發展表現紅火的印度,獨對軍糈民食的調度失去準頭,以致從去年12月起,糧價暴增近22%,創下17年新高。直接結果是約2億人餓肚入眠,引發民怨,不同程度的抗爭不時影響到陸空交通,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事。菲新政府的抉擇明快,不過相關配套措施也要得當,庶不致造成偏差。
 
菲律賓之成為糧食進口第一名的國家,是由於生產錯誤配置,用錢出於政治考量多於實質改善生產力或增加耕種面積上。而且以致力培育高產量農作物,帶動「綠色革命」,讓全球許多人免於饑荒的諾貝爾獎得主波芬,應邀到馬尼拉推廣提升作物產量時,菲國相關人士缺乏遠見,沒有獲得嘉惠,以致與綠色革命失之交臂。現在印度在糧荒壓力下,由總理辛格親自呼籲「另一次綠色革命」,做解決糧農問題的基礎。這些說法和措施,和自給自足的精神相契合,在新一波改革農糧困窘潮流下,菲方自宜參採。
 
亞洲人口增加,農地未加配合,輕忽農業生產的結果,終釀成差錯,幾至一發而不可收拾。菲律賓新政府的主食自給自足號召,不僅是對以往偏差的改善,也足為區域內其他經濟體的參考。不過前途多艱,任重道遠,期盼各方能全力以赴。
 
关键词:米自給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