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關懷: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2010-07-14 10:24:5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有股神稱號的世界級頂尖富豪巴菲特,日前緊接在另兩位頂級富豪史琳和蓋茲之後,宣布以總額193億美元捐款,分別贈予不同領域的五個慈善事業妥為運用。而在泰國的九屬會眾、私人機構負責人和相關有心人,也曾陸續推動各類性質的救援活動。在不安定的地球村內,不同的重大衝突,嚴重改變了眾多社群生活與生計。到處都有愈來愈多的「環境難民」出現,在生死邊緣掙扎、或流離他鄉,枯候脫出生天。慈善關懷的力量,斯時便成遭遇劫難者的救星,繼續存活以致改善活路的希望。無論其為不吝巨資投入的頂級世界富豪、或集腋成裘式的艱辛累進,適時付予,都具不同於尋常的意義。我們願為遂行慈善關懷而奔走呼號,淬勉有心人能「有一分熱、發一分光」,使世界和諧共生得到源頭活水,永續不替。
史琳、蓋茲、巴菲特等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列名前三位的有錢人。論擁有金錢數字,以「富可敵國」來形容,並不誇張;若以功成名就後建立的慈善基金來看,則其龐大程度,早已跳脫「慈善組織」或「慈善機構」層級,直接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平起平坐。但這些用頂尖頭腦經營慈善的人物,仍鍥而不捨,繼續奔向前程。「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早在2005年先是在健康、醫療方面的支出,就可以在全球各國援外資金排行榜上數一數二。其每年的支出總額,也大約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相等,足以令人側目。然而其對逐項慈善支出,還是依據嚴格評估、精準出擊原則執行,讓效益發揮到最大,近年拯救落後地區人命,可謂已不計其數。他在賺進財富後,投入改良世界的具體表現,為慈善關懷樹立起高水準典範,正面的影響實難估量。
泰國九屬會眾、其他小規模經營的慈善工作,救生卹死,則是慈善關懷的另一種表現方式。本報曾多次發動救災救難的活動,各方熱烈響應,也使人感動,其善心有如長流的細水,讓有心人都能體會得到。而其精神的傳播、具體作為,又有無遠弗屆,和地球村其他地方的救援行動有一種會心默契,令人感動。邇來媒體報導,台灣一家名為「家扶基金會」的慈善事業,於開放境外認養兒童服務多年,有總計超過34國,逾6萬9000位境外兒童接受台灣民眾認養的紀錄。分在亞洲、中南美洲、非洲等區域生活的貧窮孩子,在接受認養資助若干年,生活得到依靠,入學費用不虞匱乏,完成階段性學業,具起碼自立條件後,就有了突破困境的基礎,能憑本身力量突破困境,力爭上游。日前這項跨國事業已做了進入東南亞的規劃,今年將會有柬埔寨貧童獲得認養。以這種方式來緩解問題,「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必然能有所貢獻。
依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料,去年全世界饑餓人口約10億2000萬人,其中逾3億人是兒童。更殘酷的是,全球平均不到4秒鐘,就有1人遭餓死,其中大部分是5歲以下兒童。幼苗夭折,等於是國家社會喪失了未來的主人,其前途何在。國際上一直強調,兒童教養應該居於優先地位,但實際上許多國家的政府,從來沒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如果能像台灣的家扶基金會,實行愛心無國界的理念,盡本身力量募集認養境外兒童的費用,然後送到國外認養貧童,假以時日,貧童受教養的人多了,環境才有改善的機會。
基於慈善關懷應能「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理念,有財力人力的豪門巨富,可從事大規模的社會救助事業。一般升斗小民生活解決,行有餘力,也能量力而為,做選擇性的、小規模的社會救助。目前不同程度的慈善關懷,都不乏好榜樣可供參酌,如果能深入體會,又願發揮積極行動。地球村的動盪不會那麼大,環境難民也不致於有那麼多,全在大家一念間。
史琳、蓋茲、巴菲特等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列名前三位的有錢人。論擁有金錢數字,以「富可敵國」來形容,並不誇張;若以功成名就後建立的慈善基金來看,則其龐大程度,早已跳脫「慈善組織」或「慈善機構」層級,直接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平起平坐。但這些用頂尖頭腦經營慈善的人物,仍鍥而不捨,繼續奔向前程。「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早在2005年先是在健康、醫療方面的支出,就可以在全球各國援外資金排行榜上數一數二。其每年的支出總額,也大約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相等,足以令人側目。然而其對逐項慈善支出,還是依據嚴格評估、精準出擊原則執行,讓效益發揮到最大,近年拯救落後地區人命,可謂已不計其數。他在賺進財富後,投入改良世界的具體表現,為慈善關懷樹立起高水準典範,正面的影響實難估量。
泰國九屬會眾、其他小規模經營的慈善工作,救生卹死,則是慈善關懷的另一種表現方式。本報曾多次發動救災救難的活動,各方熱烈響應,也使人感動,其善心有如長流的細水,讓有心人都能體會得到。而其精神的傳播、具體作為,又有無遠弗屆,和地球村其他地方的救援行動有一種會心默契,令人感動。邇來媒體報導,台灣一家名為「家扶基金會」的慈善事業,於開放境外認養兒童服務多年,有總計超過34國,逾6萬9000位境外兒童接受台灣民眾認養的紀錄。分在亞洲、中南美洲、非洲等區域生活的貧窮孩子,在接受認養資助若干年,生活得到依靠,入學費用不虞匱乏,完成階段性學業,具起碼自立條件後,就有了突破困境的基礎,能憑本身力量突破困境,力爭上游。日前這項跨國事業已做了進入東南亞的規劃,今年將會有柬埔寨貧童獲得認養。以這種方式來緩解問題,「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必然能有所貢獻。
依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資料,去年全世界饑餓人口約10億2000萬人,其中逾3億人是兒童。更殘酷的是,全球平均不到4秒鐘,就有1人遭餓死,其中大部分是5歲以下兒童。幼苗夭折,等於是國家社會喪失了未來的主人,其前途何在。國際上一直強調,兒童教養應該居於優先地位,但實際上許多國家的政府,從來沒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情。如果能像台灣的家扶基金會,實行愛心無國界的理念,盡本身力量募集認養境外兒童的費用,然後送到國外認養貧童,假以時日,貧童受教養的人多了,環境才有改善的機會。
基於慈善關懷應能「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理念,有財力人力的豪門巨富,可從事大規模的社會救助事業。一般升斗小民生活解決,行有餘力,也能量力而為,做選擇性的、小規模的社會救助。目前不同程度的慈善關懷,都不乏好榜樣可供參酌,如果能深入體會,又願發揮積極行動。地球村的動盪不會那麼大,環境難民也不致於有那麼多,全在大家一念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