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夏糧豐收而難減憂

2010-07-15 10:16:3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作為半年交接的總結和展望,中國領導人7月份赴各地考察。胡錦濤選了河南省,其中蘊涵的一個特殊意義,是到河南這個「中國第一產糧大省」,去為中國的夏糧豐收誌喜。如果到本月尾,夏糧最後一粒糧食登場,農業部正式宣布今年夏糧豐收,則是中國夏糧連續第7年豐收了。
 
在此之前,對今年夏糧的產量,從上到下一直有極大的擔心。再早一點,曾經傳出今年夏糧未增產不豐收的消息,也就是說夏糧的產量將略低於去年,中國糧食產量破紀錄地連續6年豐收後,終於摸到天花板。
 
這類消息流出,引致擔心,但農業部在7月初已發布臨場預測,說今年夏糧預計仍是一個豐收年。當然,農業部也承認今年夏糧難比去年增收。到中旬統計局公布的正式統計數字,是今年夏糧收成2462億斤,比去年少收了8億斤。
 
當然,農業部的結論仍繞得令人頭暈,今年比去年少收了一個零頭,但也是以億斤計的,何況今年夏糧種植面積,比去年要多上58萬畝,是所謂增種未增收。出現增種未增收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重要的可能還是自然災害,包括中國西南地區歷史罕見特大乾旱、北方冬麥區多年少有的持續低溫雨雪天氣等災害。目前看十一個糧食主產區全部增產,但四川、貴州和廣西三省區減產三分之一。
 
以胡錦濤前往打氣的河南而論,經國家統計局核准,河南省今年夏糧總產量618.14億斤,較上年增5.14億斤,增長0.8%;平均畝產776.6斤,較上年增長0.5%。至此,河南夏糧總產量已連續8年實現增產,連續7年創新高。而河南增長,是播種面積加大有功,河南夏糧播種面積7960萬畝,比上年增加25萬畝。
 
就算放下豐收定義的爭執,以夏糧豐收而論,中國今年全年糧食生產,還沒能解憂。這是因為,夏糧雖然被看得很重,是一個農業豐減的符號,但夏糧的產量不能絕對左右全年糧食生產的高低。因為在年度糧食生產中,夏糧的產量,只占去中國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一,要實現全年糧食豐收,還要看早稻和秋糧的收成。
 
但早稻和秋糧的生產,都面臨著威脅。中國南方早稻主產區,已遭遇嚴重的洪澇災害,目前還難以斷定其影響有多大。與之同時,秋糧的產量,同樣可能受天氣的制約。
 
再以具體食品種而論,夏糧的主要構成,是小麥。今年小麥的熟期集中,都推遲了7至10天,這對收割有很大影響,好在農業部提前組織了「小麥跨區機收大會戰」,動用了大量農機具搶種搶收,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就增加30萬台到47萬台之多。這對小麥的保收,有重大幫助。而這收割優勢,延續到早稻和秋糧上就不是那麼容易。
 
再一個問題,就是糧食的豐收和歉收,被視為CPI的重要變數,糧價通常被視為物價起落的重要因素。按一般規律,當糧食豐收的消息傳出,糧價會回穩甚至回落。但今年不同,出現了農村搶購糧食的現象。搶購者當然不是一般消費者,而是不同類型的糧食加工企業,包括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糧食收購中出現搶購,令糧價相應抬高,目前山東、安徽等地方傳出說法,是小麥收購價已上漲10%。而這些收購企業,多數會將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黑龍江的饅頭漲價,已經預示到糧食產品,包括麵粉、大米等價格可能出現飄動,由之帶動市場物價的變動。雖然不能斷定通脹會因之而起,領導層已相當的擔心。
 
還有一種價格因素,就是為了穩定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當局在夏糧之後,也相應提高糧食收購價。農民當然高興,但另一種連鎖漲價肯定浮現,即農業生產資料隨糧食收購價漲而漲,由之又延伸到相關工業的漲價。
 
中國雖然進入工業社會,但「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糧食的穩定功能仍然存在。在夏糧有限度的豐收而未增產之後,對糧食的夏種、夏管,理當更加盡心盡力,對秋糧生產,理當更加重視。同時對從糧食市場、農資市場一直到農產品市場的維護,也都得更加精心。
 
关键词:夏糧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