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對公海航行安全維護力道不足

2010-08-08 11:42:0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緊接在一艘新加坡籍貨輪遇劫後不久,索馬利亞海盜又於8月1日擄走一艘懸巴拿馬旗的散裝貨輪。東非亞丁灣海域海盜動作頻仍,已經到了令舉世震撼的程度。設在吉隆坡的國際海事組織(IMO)海盜通報中心,適時發表2010年1-6月世界海盜案件紀錄,總數竟達196件,預估將可能超越2009年創下的新高。在海上維安問題叢生之際,國際機構表面上為防盜已克盡全力。實際上卻陷在治絲益棼的窘境,空讓船東貨主和保險業蒙受重大損失,海運從業人員擔驚受怕、朝不保夕,不知道何時會禍從天降,對於法律與秩序,尤其是莫大諷刺。
 
文明世界裡,對於在國際公海航行的所有船舶,是賦予一切安全保障的。設在倫敦的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是負責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汙染的專門機構。當東非海域航行受奈及利亞海盜劫掠,近年每年都曾出現駭人聽聞的重大維安事件後。該組織鑑於遏阻無方,有忝於海上航行安全責任,乃在2009年1月於吉布地召開一項「高級特別會議」。會中並通過了「共同合作打擊海盜的行為守則」,還呼籲國際海事組織成員國和其他國際和區域組織,為實施這份守則提供經濟和技術支援。於今高級特別會議後過了一年半,讓數據說話:去年海盜劫掠事件創下6年來新高;今年上半年海上擄船事件攀高趨勢更無緩和跡象,也就是國際法律行動沒能確保海上維安。
 
按照共同合作打擊海盜的行為守則內容,參與簽署方面約定將按照國際法就打擊海盜和海上武裝搶劫展開全面合作,通過各國協調人員和區域資訊中心,分享和通報資訊,阻截被懷疑從事海盜和海上搶劫行為的船隻,確保嫌疑人被逮捕和起訴,並為遭海盜襲擊和搶劫的船隻和人員,提供救助。從前述內容看,言簡意賅,一點也不難懂,而且也能知道怎麼做。尤其是簽署了守則的國家,包括吉布地、衣索比亞、肯亞、馬達加斯加、馬爾地夫、塞席爾、索馬利亞、坦尚尼亞、葉門等。全都在海盜活動頻仍的印度洋、亞丁灣、紅海沿岸海域。若按守則行事,海盜幾無處可容身,遑論劫掠收贓。問題在於,願在守則上列為簽署一方者,多屬沒有作為的國家,政令不出都門,簽了等於沒有簽,又如何合作打擊海盜。
 
海盜出沒的東非、亞丁灣、紅海、印度洋海域,海盜群看似一盤散沙,且知識程度有限。但是其靈活反應加上「亡命徒」性格和秉賦,造就了一群默契良好的梟雄。平日沒有獵物出現或雖出現而行獵時機未到,活動環境內平靜如常,獵者更是「在鄉如良民、在營如良兵」。一旦行動開始,人人活絡、個個爭先,既視死如歸,又不達目的誓不休止。縱使任務失敗,動定受對方控制,果能有脫身機會,甚至還鎮靜到向對方索煙索飲食。這些表現,悉從近年海盜做案的新聞報導上摘錄,若了解這群有「環境難民」背景的亡命徒坎坷經歷,相關說法似乎可信。
 
海事組織高級特別會議,也要求相關各方面對打擊海盜的行為守則實施,提供經濟和技術支援。一般相信,具備支援力量的國家,應會這樣做,連出動海軍護航都不曾遲疑,因為各該國也有船隻航行和維安顧慮。不過,若干年來,有的支援行動,甚至在海事組織還沒提出請求之前就已開始了。但支援、護航、派保安人員隨行的成果,似不如預期,海盜群秉持的「叢林法則」,到緊要關頭就能發揮到淋漓盡致。今年4月初,南韓一艘載有價值1億6000萬美元原油的30萬噸超級油輪「3湖夢幻號」,在亞丁灣遭索馬利亞海盜劫持。南韓當局指派在該海域從事反海盜作業的新型驅逐艦「忠武公李舜臣號」前去索回。但遭海盜群在「安全距離」外喝止,韓艦未聞再鼓浪向前,此後沒了訊息,相信是移到「第二管道」處理了。顯然叢林法則可排擠維安公說,玉石俱焚的損失難以承擔,握有此類「王牌」,除非奇蹟出現,海域航行安全的改善還有得等待呢。
 
关键词:公海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