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應該尋求軍演對峙後的退出機制

2010-08-19 10:35:5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美海上對峙隨著美韓第二階段的軍演,將達到最緊張的階段,其標誌就是美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華盛頓號是否如期進入敏感區域黃海,以及中國是否為了反制,斷然試射被稱為「航母殺手」的東風D-21反艦彈道飛彈。其實,不管中美雙方怎樣叫板,軍演對峙之外,雙方鷹派還在媒體上放狠話,這一波的緊張局面總要過去,雙方必須各自找到退出機制,「重歸於好」,因為中美目前根本沒有空間挑起戰火,進行局部戰爭和衝突。同時,世界也不會允許中美雙方如此做,說到底,經貿主導的大國外交和全球新秩序尚沒有走到盡頭。
 
由於這次風波是美國在中國的家門口耀武揚威,因此美方還是有點「心虛」。仔細觀察,美方在這新一波的黃海軍演開始之前,已經做了一些動作來降溫,細心的觀察家不會看不到。最明顯的有兩點,一是讓南韓加大針對北韓的「文宣戰」,聚焦軍演的目的就是遏制平壤,而不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首爾不但措辭強烈地抨擊北韓,甚至明言將採取「先遏制戰略」,只要發現北韓有任何動武的跡象,就會先行發動摧毀性打擊。美國如此做的目的,一方面吸引國際輿論關注天安艦事件後的朝鮮半島,集中報導軍演與北韓的關係,而非聚焦中美海上競爭。第二是改變布希政府時期的政策,不再直接提及釣魚台是「美日安保條約」的適用對象,而是採取間接性措辭,美方已經將該決定通知日本。雖然美國國務院在媒體的追問下,否定了日本共同社的相關報導,但這已經顯示這一風波並非空穴來風,目的顯然是討好北京,避免刺激中國,值得北京「意會」。除此以外,為了降低美日韓軍事同盟愈發緊密的疑慮,日本也積極跟進,菅直人內閣前所未有地約束所有內閣成員,不在終戰日參拜靖國神社,讓中國感覺良好。
 
當然,這些舉動並非表明美國要放棄從海上圍堵中國的企圖,而是表明美國不願意在目前的形勢下,升高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在第二季度,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今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板上釘釘,而美國的經濟復甦腳步艱巨,依賴中國的合作不可或缺,這些微妙的讓步就是為了不要與中國撕破臉。換句話說,美國在第二階段軍演起步之際,開始著手退出機制,對此中國不能不察。
 
北京面臨美韓軍演的挑戰引發的軍方壓力,以及互聯網強硬反制美國的民意呼聲,如何尋找適合的退出機制,不予人「軟弱退讓」的印象,實為不易。但是,在微妙的形勢下,如果能夠藉著美國的「讓步」有所作為,在戰略上和現實政治上當可獲取相當利益。比如,有效使用美韓壓力,迫使平壤的決策制約於北京的影響之下,而不再是「和尚打傘,無髮(法)無天」,那就讓中國在朝鮮半島事務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對中國發揮區域大國的領導作用意義重大。再比如,利用釣魚台問題的新話題,斷然派遣艦隊象徵性地去釣魚台周遭走一走,這對未來中國在釣魚台海域與日本的爭端,也是意義不輕。更為重要的是,北京不要延緩胡錦濤主席的訪美行程,在最緊張的時候,中美元首高峰會很重要,中國元首直接向美國總統表達不滿,要求美國澄清國際社會的疑慮,可能比試射飛彈效果好幾十倍,並形成最好的退出機制。
 
关键词:中美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