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房貸業務 下半年充滿挑戰
2010-08-23 11:31:5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10年上半年房地產業得到在6月終止的官方刺激房地產政策的推助。購房者趕在房地產優惠措施終止前作出購房決定、或辦理過戶手續。
上半年也是金融機構拓展房屋貸款市場的良機。金融機構為客戶推出形式多樣、利率不同的房貸產品,供客戶根據自身需求和還款能力選擇,並提供五花八門的增值服務吸引客戶。
泰國銀行報告顯示,2010年上半年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未償餘額為1兆8,418.39億銖,年比增長11.5%,增幅高於2009年上半年的7%和2009年全年的7.6%。
由於購房需求已在上半年大量被吸收,國內政局仍存在不確定風險,全球經濟復甦穩定性仍存在較大波動,加上房地產市場缺乏房地產優惠措施的支持因素,同時多家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開始上調,今年下半年金融機構房屋貸款將面臨挑戰。
上述種種因素將導致2010年第3季的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未償餘額將增加約299.6億銖,達到1兆8,718億銖,比去年同期增長11%。第3季貸款總額季比增幅將有所回落。
房地產泡沫是1997年泰國金融風暴的重要導火線,近來再度成為熱點話題,原因是房地產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大量竣工住房積壓滯售。截止今年6月底,市場待售住宅計有約9萬8,748個單位,與2009年底水平接近。其中,待售公寓約2萬6,000單位。與此同時,房地產開發商仍不斷推出新公寓樓盤,新開發商也不斷湧現。預測今年內還將推出8萬至8萬9,000個住宅單位。
盡管與1997年相比,目前泰國房地產泡沫尚未達到危險的程度,但仍有需要關注的因素,特別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利率走向。購房者必須考慮實際需要,並綜合考慮樓盤開發商的可靠程度、住房質量和形式、軌道交通系統規劃的明確性、以及與還款能力相適應的住宅價格等諸多要素。
房地產市場競爭激烈,樓盤眾多,選擇空間更大,購房者有充足時間去挑選滿足自身需求,並與分期付款能力相適應的住房。
針對投資購房者,則可能要更多考慮成本效益和長線投資回報率,因為短線投資受到房地產市場波動變化快的因素制約。尤其是房地產行業面臨比過去更複雜的經營環境,如經濟金融形勢波動大、政局不確定性、以及全球經濟復甦仍不穩定等。
雖然存在對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後果的擔憂,但是目前房地產開發商和金融機構已經能夠更好地管理風險和研究市場,開發商會小心謹慎、量力而行地進行投資。同時目前市場積壓房地產數量低於1997年前的水平,行業內的問題尚未嚴重到導致類似1997年危機的衰退狀態。 (泰華農民研究中心分析)
上半年也是金融機構拓展房屋貸款市場的良機。金融機構為客戶推出形式多樣、利率不同的房貸產品,供客戶根據自身需求和還款能力選擇,並提供五花八門的增值服務吸引客戶。
泰國銀行報告顯示,2010年上半年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未償餘額為1兆8,418.39億銖,年比增長11.5%,增幅高於2009年上半年的7%和2009年全年的7.6%。
由於購房需求已在上半年大量被吸收,國內政局仍存在不確定風險,全球經濟復甦穩定性仍存在較大波動,加上房地產市場缺乏房地產優惠措施的支持因素,同時多家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開始上調,今年下半年金融機構房屋貸款將面臨挑戰。
上述種種因素將導致2010年第3季的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未償餘額將增加約299.6億銖,達到1兆8,718億銖,比去年同期增長11%。第3季貸款總額季比增幅將有所回落。
房地產泡沫是1997年泰國金融風暴的重要導火線,近來再度成為熱點話題,原因是房地產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大量竣工住房積壓滯售。截止今年6月底,市場待售住宅計有約9萬8,748個單位,與2009年底水平接近。其中,待售公寓約2萬6,000單位。與此同時,房地產開發商仍不斷推出新公寓樓盤,新開發商也不斷湧現。預測今年內還將推出8萬至8萬9,000個住宅單位。
盡管與1997年相比,目前泰國房地產泡沫尚未達到危險的程度,但仍有需要關注的因素,特別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利率走向。購房者必須考慮實際需要,並綜合考慮樓盤開發商的可靠程度、住房質量和形式、軌道交通系統規劃的明確性、以及與還款能力相適應的住宅價格等諸多要素。
房地產市場競爭激烈,樓盤眾多,選擇空間更大,購房者有充足時間去挑選滿足自身需求,並與分期付款能力相適應的住房。
針對投資購房者,則可能要更多考慮成本效益和長線投資回報率,因為短線投資受到房地產市場波動變化快的因素制約。尤其是房地產行業面臨比過去更複雜的經營環境,如經濟金融形勢波動大、政局不確定性、以及全球經濟復甦仍不穩定等。
雖然存在對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後果的擔憂,但是目前房地產開發商和金融機構已經能夠更好地管理風險和研究市場,開發商會小心謹慎、量力而行地進行投資。同時目前市場積壓房地產數量低於1997年前的水平,行業內的問題尚未嚴重到導致類似1997年危機的衰退狀態。 (泰華農民研究中心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