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亞為起點 所謂「G2」由此出發
2010-09-08 12:21:1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前總統卡特與現任總統歐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於5日不約而同訪問北京,引起各方的猜測。因為近期以來,美國連續與日本、南韓在接近中國領海的黃海、東海、南海進行軍事演習,中國外交部頻頻表示反對,導致中美關係出現緊張,所以美國兩位重要人物同日訪中,不免令人懷疑與中美關係有關。
但中美媒體對有關人物行動目的解讀差別很大,新華社的報導標題是:「美國派經濟高官訪華,急欲與華恢復良好關係。」美國媒體則認為,這是白宮向胡錦濤傳達訊息:「美國國會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已喪失耐心。」
至於卡特訪華,在他赴平壤救出被囚的美國公民之後,一般推測他此行的重點在於推動六方會談,也會涉及近來日趨緊張的中美關係,主因便在中國對南韓「天安艦」問題上的立場分歧,也由此出現美韓在黃海舉行軍事聯合演習,卡特有意盡力化解中美雙方的猜忌。
中美之間的關係,由歐巴馬首次訪華提出的「G2」概念,也即「中美共治」的世局,發展到現在美國之發動日、韓、越,甚至串連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對中國進行圍堵,真是一夜之間,情勢整個都變了。
歐巴馬的目的,顯然是要維持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但如何維持呢?美國的戰略必須建立在與該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合作之上,只有如此,美國的全球戰略才能站穩,美國的利益才能維持。所以在亞洲,美國唯有與崛起的中國合作,才能維持其利益。
美國如果錯失這個在亞洲與中國合作的機會,甚至造成與中方軍事對峙的局面,那是很危險的。中國軍方已有人發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呼聲,但人民日報提出警告:「美國對華政策沒有變化,不要談判。」這顯然來自官方的意見,是一種很冷靜而理性的立場。
中國崛起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美國便應該放下身段,尋求與中國合作的戰略契機,而不是進行圍堵,像當年對付蘇聯所發動的冷戰。中國也要改變心態,認清美國的來意,共同合作,維持此一地區的平衡,共管這個地區,由美國遏制日本、南韓的核武和外太空武器發展,中國則遏制北韓的核危機,從而控制住此一地區的安定,使經濟能夠發展起來,這也就是歐巴馬訪華時提出的「G2」概念的美好境界。
中美合作並非理所當然。歷史發展不是必然性的,其中存在很多偶然性機會。當年抗戰勝利,毛澤東和周恩來曾謀取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合作的機會,但其致美總統函件中途遭美官方人士擱置。此事當年若能成功,可能不會有韓戰,中國也不會出現「鎖國政策」,歷史便不是現在這樣。所以,如今若不幸形成中美對峙,那是很錯誤,也是很危險的事情!
中美合作,建立東亞地區集體安全合作的機制已經成熟,如果錯失這個歷史機會,所有的人將成為歷史罪人。如果美國的東亞軍事戰略把中國逼急了,讓俄羅斯也感到受了威脅,於是,作為世界第二、第三軍事大國的俄國和中國聯手對抗美國,這是令人多麼錯愕的局面!
不要認為絕對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歷史常常在錯誤中產生,從而給後代人遺留下無窮無盡的苦難。
中美如果不趕快擺脫此種近乎軍事對峙的危機,尋求合作,共同負起地區安全的責任,最後可能一國被拖垮,一國陷入衰退,結果大家都得不到好處,而中美欲求得雙贏的和平競賽,其實擺在眼前,以東亞為起點,所謂「G2」,由此出發!
但中美媒體對有關人物行動目的解讀差別很大,新華社的報導標題是:「美國派經濟高官訪華,急欲與華恢復良好關係。」美國媒體則認為,這是白宮向胡錦濤傳達訊息:「美國國會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已喪失耐心。」
至於卡特訪華,在他赴平壤救出被囚的美國公民之後,一般推測他此行的重點在於推動六方會談,也會涉及近來日趨緊張的中美關係,主因便在中國對南韓「天安艦」問題上的立場分歧,也由此出現美韓在黃海舉行軍事聯合演習,卡特有意盡力化解中美雙方的猜忌。
中美之間的關係,由歐巴馬首次訪華提出的「G2」概念,也即「中美共治」的世局,發展到現在美國之發動日、韓、越,甚至串連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對中國進行圍堵,真是一夜之間,情勢整個都變了。
歐巴馬的目的,顯然是要維持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但如何維持呢?美國的戰略必須建立在與該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合作之上,只有如此,美國的全球戰略才能站穩,美國的利益才能維持。所以在亞洲,美國唯有與崛起的中國合作,才能維持其利益。
美國如果錯失這個在亞洲與中國合作的機會,甚至造成與中方軍事對峙的局面,那是很危險的。中國軍方已有人發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呼聲,但人民日報提出警告:「美國對華政策沒有變化,不要談判。」這顯然來自官方的意見,是一種很冷靜而理性的立場。
中國崛起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美國便應該放下身段,尋求與中國合作的戰略契機,而不是進行圍堵,像當年對付蘇聯所發動的冷戰。中國也要改變心態,認清美國的來意,共同合作,維持此一地區的平衡,共管這個地區,由美國遏制日本、南韓的核武和外太空武器發展,中國則遏制北韓的核危機,從而控制住此一地區的安定,使經濟能夠發展起來,這也就是歐巴馬訪華時提出的「G2」概念的美好境界。
中美合作並非理所當然。歷史發展不是必然性的,其中存在很多偶然性機會。當年抗戰勝利,毛澤東和周恩來曾謀取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合作的機會,但其致美總統函件中途遭美官方人士擱置。此事當年若能成功,可能不會有韓戰,中國也不會出現「鎖國政策」,歷史便不是現在這樣。所以,如今若不幸形成中美對峙,那是很錯誤,也是很危險的事情!
中美合作,建立東亞地區集體安全合作的機制已經成熟,如果錯失這個歷史機會,所有的人將成為歷史罪人。如果美國的東亞軍事戰略把中國逼急了,讓俄羅斯也感到受了威脅,於是,作為世界第二、第三軍事大國的俄國和中國聯手對抗美國,這是令人多麼錯愕的局面!
不要認為絕對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歷史常常在錯誤中產生,從而給後代人遺留下無窮無盡的苦難。
中美如果不趕快擺脫此種近乎軍事對峙的危機,尋求合作,共同負起地區安全的責任,最後可能一國被拖垮,一國陷入衰退,結果大家都得不到好處,而中美欲求得雙贏的和平競賽,其實擺在眼前,以東亞為起點,所謂「G2」,由此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