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世界弱勢族群的承諾應實現
2010-09-25 09:50:3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全世界192國領袖,從20日起以一連3天時間集會紐約,對「千禧年發展目標」進行一次全面性檢討。回顧新世紀來臨前,舉世莫不為將和「千禧」相逢而感到興奮,聯合國乃發起制定一項發展目標,期以15年時間達成。現在已過去近10年,當年由全體會員國背書的發展目標,究竟能不能實現,當然會受到相當關切。這次集會期間發言盈庭,加上大會提供的27頁報告文本,對於執行經過大致勾勒出一個輪廓。但是發展目標涵蓋的範圍寬廣,不同領域遭遇的問題錯綜複雜,而所剩下5年時間又甚短。因此聯合國擺出大規模活動,宣示的意義大於實質,絕大多數承受著沉重壓力的各類弱勢族群,還得繼續忍耐下去。
「千禧年發展目標」在192個會員國一致達成共識後公布,用以迎接2001年新世紀的到來。並號召將世界上最脆弱、最貧困的族群從貧苦的深淵拯救出來,立案的原意是具崇高理想的。這宗試圖在2015年實現的目標,分別是:1.消弭極度貧窮、饑餓;2.實現全球初等教育;3.促進兩性平等、賦予女方權力;4.降低兒童死亡率;5.改善產婦健康;6.對抗愛滋病毒與愛滋病、瘧疾與其他疾病;7.確保環境永續發展;8.建立共同化之全球經濟發展。我們之所以不憚煩瑣,逐一徵列這些發展目標,是要大家能知道,即使不算是弱勢族群,也還有若干待實現的發展目標。而看起來平實的目標,離人類生存環境還遙遠,努力爭取要付出的代價還很大。
對於深具濟弱扶傾至理的發展目標,聯合國方面也認識頗深且具有相當使命感。10年來雖然負責執行的機構,人事多有更迭,甚至連組織都做了修改。但是在發展目標付諸檢討過程中,執行人員一直認為,這是協助極脆弱、極貧苦者脫出苦海的藍圖,承諾必須兌現。以這般態度推動工作,有至為感人的一面,理當能使67億人口中的弱勢族群,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問題在於客觀環境變化太大,負面衝擊抵銷了若干努力成果。加上各國行政體系的識見和執行能力,普遍不足,以致發展目標的達成,遙遙無期。原設2015年的時限,轉瞬將屆,可能難以如願,還將再等待下去。
聯合國秘書處提供給大會的檢討報告,對於發展目標做了重點陳述:消弭極度貧窮、饑餓部分,已從1990年的46%,下降到2005年的27%,預計將能達成目標;實現全球初等教育部分,還有7000萬學齡兒童失學,將難於達成目標;降低兒童死亡率部分,僅及原訂目標半數,還得努力;對抗愛滋病毒和愛滋病部分,新感染者每年雖已從350萬人降至270萬人,但每年死於相關疾病者仍有約200萬人,整體改善有高度困難,將無法達成目標。從上述重點,大致能看出,今年高層會後,必會有新的努力目標發表。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在2015年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的機率,可能性甚低。
事實上,當年制定千禧年發展目標時,192國決策人物試圖在2015年實現目標的共識,明顯是感性超越了理性。所列8大領域內,有若干項目標具爭議性,或相對較抽象。做為共同努力的號召尚可,要在限期內實現,似非可能。因此發展目標發表後,各國能逐項踐履者不多,加上10年來天災人禍較過去明顯,經濟和氣候變異的影響也非同於尋常。除了其中少數項目能在5年後提出成績單外,並沒有樂觀的條件。
今年的大規模檢討會,主辦機構費去相當的人力和物力,無論如何是強調千禧年發展目標,比任其默爾度過好。未來5年是關鍵性的一段時期,由大會提醒各會員國莫忘肩頭重擔,似也有多一點效果。實際上8項發展目標範圍內,容不得輕忽,否則弱勢族群將無出頭之日。
「千禧年發展目標」在192個會員國一致達成共識後公布,用以迎接2001年新世紀的到來。並號召將世界上最脆弱、最貧困的族群從貧苦的深淵拯救出來,立案的原意是具崇高理想的。這宗試圖在2015年實現的目標,分別是:1.消弭極度貧窮、饑餓;2.實現全球初等教育;3.促進兩性平等、賦予女方權力;4.降低兒童死亡率;5.改善產婦健康;6.對抗愛滋病毒與愛滋病、瘧疾與其他疾病;7.確保環境永續發展;8.建立共同化之全球經濟發展。我們之所以不憚煩瑣,逐一徵列這些發展目標,是要大家能知道,即使不算是弱勢族群,也還有若干待實現的發展目標。而看起來平實的目標,離人類生存環境還遙遠,努力爭取要付出的代價還很大。
對於深具濟弱扶傾至理的發展目標,聯合國方面也認識頗深且具有相當使命感。10年來雖然負責執行的機構,人事多有更迭,甚至連組織都做了修改。但是在發展目標付諸檢討過程中,執行人員一直認為,這是協助極脆弱、極貧苦者脫出苦海的藍圖,承諾必須兌現。以這般態度推動工作,有至為感人的一面,理當能使67億人口中的弱勢族群,生活條件逐步得到改善。問題在於客觀環境變化太大,負面衝擊抵銷了若干努力成果。加上各國行政體系的識見和執行能力,普遍不足,以致發展目標的達成,遙遙無期。原設2015年的時限,轉瞬將屆,可能難以如願,還將再等待下去。
聯合國秘書處提供給大會的檢討報告,對於發展目標做了重點陳述:消弭極度貧窮、饑餓部分,已從1990年的46%,下降到2005年的27%,預計將能達成目標;實現全球初等教育部分,還有7000萬學齡兒童失學,將難於達成目標;降低兒童死亡率部分,僅及原訂目標半數,還得努力;對抗愛滋病毒和愛滋病部分,新感染者每年雖已從350萬人降至270萬人,但每年死於相關疾病者仍有約200萬人,整體改善有高度困難,將無法達成目標。從上述重點,大致能看出,今年高層會後,必會有新的努力目標發表。但可以肯定的是,要在2015年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的機率,可能性甚低。
事實上,當年制定千禧年發展目標時,192國決策人物試圖在2015年實現目標的共識,明顯是感性超越了理性。所列8大領域內,有若干項目標具爭議性,或相對較抽象。做為共同努力的號召尚可,要在限期內實現,似非可能。因此發展目標發表後,各國能逐項踐履者不多,加上10年來天災人禍較過去明顯,經濟和氣候變異的影響也非同於尋常。除了其中少數項目能在5年後提出成績單外,並沒有樂觀的條件。
今年的大規模檢討會,主辦機構費去相當的人力和物力,無論如何是強調千禧年發展目標,比任其默爾度過好。未來5年是關鍵性的一段時期,由大會提醒各會員國莫忘肩頭重擔,似也有多一點效果。實際上8項發展目標範圍內,容不得輕忽,否則弱勢族群將無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