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化遺產周遭的環境保護工作

2010-10-07 09:32:0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依法授予「世界文化遺產」榮銜的吳哥窟,因附近的暹粒市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建在特殊地理位置上的古老寺廟群有倒塌之虞。由於吳哥窟歷史地位非常重要,近年來又形成為世界級的觀光勝地。在快速發展而又缺乏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下,終於傳出吳哥窟生存備受影響的環保問題。希望相關訊息傳出後,當地政府當局能立刻進行維護文化遺產和環境發展平衡的行動,並著手制定一項合理的嚴格法規,確保古蹟與自然生態的完整。
 
吳哥窟是第9世紀到15世紀吳哥王朝全盛期間所布建完成的宮殿、寺廟、王城綜合體,曾繁華一時。雖然王朝東遷金邊後,吳哥窟逐漸湮沒於熱帶叢林達400年,到19世紀中由探險和考古學家,相繼探奇始得重新面世。

但吳哥窟的多方面特殊地位,並沒有因一度退隱受到貶損,反而凸顯出其崇高價值。如:吳哥窟約有600處遺跡,號稱世界最大石殿,到處展現濃厚宗教特色,和在佛教、印度教影響下的藝術風格。其無數菩薩、女神、天女等眾多雕像,大多在面部帶有淡淡微笑,形成舉世無雙「吳哥的微笑」,令人無限嚮往。歷來和中國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尼婆羅浮屠,並列為東方4大奇跡。聯合國授予世界文化遺產名號,固是實至名歸;而其屬於人類社會瑰寶的崇高地位,顯然不容在保護關照上,出現任何輕忽疏失。
 
近年來,全球發展觀光事業蔚然成風,當地在局勢安定後,推動旅遊、宣揚超級古蹟、挹注經濟,是大勢所趨。而吳哥窟的神聖傳說和崇高的宗教、藝術風格,不旋踵就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慕名客人。目前每年到吳哥文化遺址的觀光者,已近200萬人,隨這股人潮流入,相關行業快速膨脹,也是相當順理成章的事。

吳哥窟所在的暹粒市,過去10年增加了一倍約達20萬人,流動人口加上常駐人口,大量增長公用事業的負荷。當地五星級飯店一家接一家出現,在熱帶雨林環抱下的時尚飯店,享有廣大綠地,高指標要求並使水的消耗量直線上升。各方面的用水,幾完全來自暹粒市的地下水,而當地抽地下水,又沒有受到管制。地下水若被抽乾,包括吳哥窟在內的稀世宗教建築群,就有斷裂倒塌的可能,環保做不好的影響,恐怕沒有比此更可怕、破壞更重大、付出的代價更高的了。
 
尤其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吳哥遺址上的寺廟、寶塔、雕像、其他藝術品等,是建築在沙層和地下水混合的地基上。前面曾提到吳哥地緣特殊,所指的就是這項獨一無二的狀況。地下水源源不絕,奇妙維持穩固的地基,如果地下水抽多了,水位下降,沙層會不穩,問題就大了。地下水位原本隨季節變化升降,由自然規律主宰調節,生態平衡無虞。

現在又得供應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城市,除了由暹粒市公用事業機構負責抽水供應,私人非法購置的抽水機和開鑿的水井,盜抽的地下水未受約束。據非正式估算,暹粒市給水每日900萬公升,但居民實際使用的地下水量,已超過5000萬公升,地表怎能不下沉,又還有多大限度可下沉。
 
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就在環保失衡的危殆環境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難免關切,但卻無法可管,珍惜世界文化瑰寶的人士,更加無計可施。超抽地下水,環保失衡,是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發生嚴重衝突的典型,到處都能聽到見到。

但若環保失衡破壞的是比自然生態更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是不是該有更嚴格、更具體的辦法來加以管制,以防問題真的發生呢?問題的答案非常確切清楚。希望吳哥遺址所在的暹粒市,傳出超抽地下水的消息後,權責機構立刻出動,依據公權力採取措施,並向外界做一個交代。
 
关键词:做好文化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