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做消除登革熱傳染的努力

2010-10-11 11:07:5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透過法新社發布數據,指出近數十年來呈迅猛成長的「登革熱」傳染病,今(2010)年發展尤其快速。東南亞的印尼和泰國,分居區域內前兩名,對地方居民的健康造成頗大威脅,其他方面的影響也甚明顯。但相對的政府和民間對撲滅由蚊蟲為病媒的這種傳染病,卻不夠努力。以致6-9月季節性風雨期接近尾聲,惡化的登革熱疫情仍未戢,使關心公共衛生的各方人士憂心不已。而亞洲地區在登革熱延衍影響下的許多居民,尤其盼望登革熱源頭早趨於消退,能使為此而付出的代價降低。
 
世界衛生組織強調,氣候異變帶來偏高的溫度、人口增加、國際行旅客商穿梭往來,是登革熱今年傳染攀升再晉高潮的主要因素。而人謀不臧則助長疫情發展的氣勢,到了狀況失控,要展開撲滅行動,就淪為事倍功半的結果。因此素有登革熱溫床稱號的東南亞地區,面對惡化的情勢,不僅該改善歷來一副事不關己的漠然態度,還應把滅蚊行動和宣導疫害嚴重的基本工作,常年不斷做下去,庶可掃除登革熱溫床的惡名,把損害減低到最小程度。
 
國際登革熱疫情之所以延衍範圍有擴大之虞,除了前述明顯的基本因素造成外;另則是亞洲地區未一致行動,對群聚活動可能帶來惡化後果,沒有做適當估量並採取全面預防措施。以印度為例,當地今年登革熱病例飆到20年來最高紀錄,是由於該國舉辦大英國協運動會大型體育活動。卻沒有做好具體公衛宣導和反覆清理比賽場館、運動員出沒場所,以致疫情猖獗。

大量病例留下的苦果,固是印度政府和民間的沈重負荷;心情亢奮又疏於防範的各國運動團隊成員,遭登革熱的病媒蚊──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叮咬後,帶著登革熱病毒回去。一路上會傳染給健康的人、到家後更會散布,憑添了許多疫情來源,後果簡直不堪設想。世衛組織說各地居民暴露在登革熱傳播範圍內,應非虛言,群聚效應是今後防範登革熱的重點。
 
話題轉回到泰國,世衛組織公布今年前8個月泰國的登革熱病例共5萬7948案,次於印尼居東南亞地區第二位。這項數字和上次官方資料說,泰國今年前7個月的感染病例4萬5000案,對比之下又多了許多。一個月就增加約1萬3000登革熱病例,說明疫情並未緩和,衛生當局呼籲居民防疫沒有收到具體效果。在目前沒有疫苗可資防範登革熱病毒的情況下,能夠遏阻疫情流行的辦法,只有徹底做好環境保護。直到病媒蚊沒有孳生的溫床,居民又懂得隨時隨地防蚊蟲叮咬,登革熱疫情才可能趨於緩和。
 
醫界人士有句易懂的口號:「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從喚醒居民撲滅蚊蟲的積極態度來說,應該能夠發生作用,不過這又是知易行難的議題。以泰國積水和髒汙環境的無所不在,加上氣溫升高、雨季延長、旅客往返絡繹、人口集中等狀況未得到改善。居民單有積極態度還不夠,應該配合公權力的勤於發揮,才可能出現使人耳目一新的防疫現象。而公權力的運用,必須是全面性行動:包括各類文宣、學校教育、定期且廣泛噴藥滅蚊、對因怠惰而明顯影響環境者施予適當處罰等。
 
東南亞是登革熱源頭的惡名,一再影響到經貿、旅遊的發展,以往在「開發中國家」的稱號保護下,任由外界批評,可不予理睬。但近年泰國有進步了,逐漸具備改善基礎設施的條件。若再不深入檢討,推升教育、環保、公共衛生的水準,從根本做消除惡名的努力。則許多進步會被抵銷,枉費掉菁英的才能,為國際傳染病的遏阻造成負面影響,種種方面付出的代價難以估量。藉由世衛組織的提示,要立刻結合其他登革熱源頭共同努力,讓又名「斷骨熱」的這項傳染病,如其他經改善後消失的傳染病般不再害人。
 
关键词:一起消除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