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五中全會完成政治新規劃

2010-10-20 09:04:4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17屆五中全會在北京閉幕,這次會議的核心議程,是通過中共中全會對「十二五」規劃的建議稿,為中國未來5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定出基調。但這次會議以規劃建議稿和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形成了雙焦點,是以這次中共全會開成了一次中共18大的重要預備會,完成了一份政治新規劃。
 
在慣例上,中共5年1屆的全國代表大會都要重組領導班子、調整政綱,作為下屆大會的準備會議,通常是接近換屆的七中全會。中共黨代表大會是一項大的政治工程,準備會議的內容包羅萬象,核心內容是政治準備和組織準備。政治準備即重要理論和核心思想,組織準備也即人事準備。
 
位處兩屆大會之間的五中全會,本來是個中途會議,向來議題較為單純,主要是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問題,以作承前啟後。但這次五中全會,呈現的「雙焦點」一是早到,一是遲來,一涉政治準備,一涉組織準備,皆各有深意。
 
先看人事議程的焦點,習近平增補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從沿襲舊例的角度上看,是遲來,因為按胡錦濤式的接班模式,是在中共四中全會上完成此事,軍委調整、接班人入戲,對其個人是全面接班的象徵,對兩代領導層則是平滑過度、交接準備的開始。
 
但由於去年的中共四中全會,習近平以謙恭禮讓的姿態,婉拒接任軍委副主席,雖在外間引來不少猜測,但對習近平本人,反有加分之功效。然而其保持軍隊工作穩定、人事安排制度化等去年婉拒不納的理由,今年此時同樣有效,但今年就變了,為何四中不進五中進呢? 
 
這當然不是習近平今年想通了,願意提早全面進入角色了,也不是胡錦濤身體不佳,願意早一點放手交權了,而是作為中共18大政治工程中,整體配套考量,組織準備和政治準備,同步前移。當習近平正式坐到軍委副主席位上,關於中共18大人事安排的猜測即已減弱,核心已定,等於大局初定,只剩搭配問題,而綿中有鋼的習近平,在班子配搭上當不會失手。
 
再看「十二五」規劃,突現的焦點,不是未來5年方針政策將如何大變,而是中共18大政治準備,提前到位。這個政治準備,就是以中共中央全會建議文件的形式,將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定位為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主題,同時更值得注意的是,建議稿中以一句「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
 
這句話一般人讀讀就罷,但核心智囊千錘百鍊之下,文件中沒有一句廢話,這句話的深意,可以解讀為,發展就是硬道理,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也一直被奉為最高方針。簡簡單單一句話,已把「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傳承和替代,交代得明明白白。 
 
胡錦濤「科學發展」觀核心論點,也正式在中共中央建議文件,作為對國家規劃的主張,總結歸納為「四個更加注重」,同時又將「科學發展」的途徑,即發展方式的轉變,定為未來國家發展的主線。於是,「科學發展」作為新的指導思想,在上通先賢、下接實踐的建構下,全面成形。 
 
更值得重視的恐怕是,「科學發展」已經形成「黨的主張」,下一步是經由全國人大會議,寫入到國家發展規劃中,成為「國家意志」。於此之下,放到中共18大時,寫入中共黨章這一政治綱領中,就不再是問題。
 
或有疑問,為何這次中共17屆五中全會,要產生這雙焦點,或者說中共18大政治準備和組織準備的核心內容,為何要前移今天。準確的答案,要由胡錦濤、習近平來回答。可以隔山猜度的,是以外部來看,近來中國面臨的形勢,不是那麼樂觀,反而壓力重重,充滿「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中國領導層在號召「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之同時,也在預作應對風險挑戰準備,包括提前穩定政治大局來「政治維穩」。當然,也不排除胡習兩人,有意騰手後聯手,在未來2年間,辦點大事。
 
关键词:中共五中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