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岸默契看東京影展風波
2010-10-26 09:57:4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京影展台灣代表團團長,也是新聞局電影處處長陳志寬,日前遭中國大陸代表團團長江平當面要求主辦單位更名,引爆口角,由於各有立場,大陸中影集團副總裁江平隨即聲言退出影展,兩岸與會影星們因此無緣走上星光大道亮相。由於東京影展是年度活動,且行之有年,北京方面突然要求更名,應係出於意外;從國台辦發言人楊毅表示不知情,更可判斷屬突發事件。在兩岸和解聲中,小意外釀成大新聞,當然不可等閒視之。
東京影展更名事件果然是突發事件?或係出於江平「政治正確」的個人堅持?還是北京高層在兩岸事務上出現了路線爭執?抑或台灣方面欲求突破而主辦單位意欲偏袒,引發對岸不滿,就在眾影星們等著踏上星光大道時陡然生變?這些可能出現的變數加上現場情緒反應,都存在失控的可能。
就北京對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態度言,只要能以「適當名義」,例如奧運模式的「中華台北」,或以「台澎金馬關稅區」參與世貿組織,皆屬成例。以台灣名義參與東京影展也行之有年,過去可以相安無事,何以今年鬧出更名事件?更何況爭執應出在前置作業階段,而非現場。
自馬英九上任以來,在大方向上主張兩岸和解,在國際事務方面則強調外交休兵。但兩岸外交休兵要有兩個前提:一是不能和「一中原則」衝突;一是不可能形諸正式文字,而在操作默契。兩岸過去為爭取邦交國年年在海外大打出手,這兩年來北京即從未挖台北牆腳,甚至拒收台灣邦交國。台灣也不必再像過去年年都得浪擲大把銀子,可謂默契十足。
兩岸所以能取得外交休兵默契者,就在台灣重返「九二共識」、重新確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即因此獲得更大空間,較前也更有彈性;但無論如何不得操作雙重承認。就一個中國的原則言,兩岸也非如此才可能共同維護一個中國的主權。準此,台灣應可以「適當名義」無礙參與國際社會;反之,可能寸步難行。
日本是北京的邦交國,依兩岸外交休兵的默契,台灣按往例沒有必要突破現狀,主辦國也不必介入純屬文化交流的非政府組織和活動。偏偏中日台最近為釣魚台出現連續性的抗爭,北京和東京之間正處在外交低潮當中,設若東京影展出現任何「禮遇」台灣的高規格,或是「一中一台」的微妙場景,發生突發事件也就不必意外。
必要了解,東京何嘗樂見兩岸大和解,更不樂見兩岸二合一聯手對外。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的新書:「瀕於危險:中日安全關係」即直言,日本最害怕兩岸聯手捍衛釣魚台,日本的軍艦和飛機也只有乖乖退出東海。不論卜睿哲的出書動機為何,基於戰略利益的考量,日本政府特別是內閣中右派成員當然會使勁全力分化兩岸,「聯台制中」更是最廉價的操作。際此敏感時刻,東京影展當然有可能遭到干擾。
北京國台辦主任王毅最近訪美,對兩岸政策多所闡發。其中有兩句是近來少見的語言,其一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其二是兩岸關係要保持正確方向。北京反台獨不必意外,但此時加上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就不比尋常。這是否在綠營台獨之外,還有另類台獨,是否有針對性?再者,兩岸關係要保持正確方向,但誰來設定正確方向?誰來檢定方向是否正確?同理也可試問馬英九,兩岸關係最近是否出現了矛盾,和對岸難以溝通,這和東京影展更名事件有無間接關連?
就大陸媒體報導,江平的抗議對象是東京影展主辦單位。若果如此,台灣方面如何看待此事,會否也有「政治正確」的情況,這就更微妙了。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最近就王毅訪美評論:「兩岸應該珍惜目前發展狀況,建構兩岸良性互動,對兩岸關係才有正面意義。」還真是一語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