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的「打華熱」難以持續

2010-10-29 10:25:5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中期選舉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雖然中國問題成為兩黨競爭的選舉焦點之一,貿易戰、貨幣戰之類的「刺激」辭彙不絕於耳,充斥媒體的頭條版面,但是,我們相信選戰過後,即使民主黨在眾議院失去多數控制地位,美中關係將進入歐巴馬總統治理時期的第二個上升時期,或許達不到歐巴馬首次訪華時期的「蜜月」狀態,但在經貿、軍事,甚至人權對話等方面,都會有實際的進展。原因無它,主要是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需要所在。
 
其實,雙方關係的改善已經跡象全顯。中美軍事交流在經歷了拒絕美國防長訪華、美韓軍演、美日同盟喧囂之後,已經著手恢復交流,這對降低雙方軍事對峙和維持區域穩定,關係重大;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決定在明年元月正式訪問美國,進行雙邊元首外交,為新的中美關係奠定再度起飛的基礎。另外,已經定局成為中國第五代領導核心的習近平,也會在明年適當時期,走訪華盛頓,延續兩國的關係。
 
美國國會選舉期間的「打華」現象,之所以難以維繫,在美國方面來看,理由很簡單,因為從美國國內的經濟復甦和再度發展角度看,仍然離不開中國的合作。人民幣匯率、貿易逆差的棘手問題難以短期解決,不過,美國的大企業難以放棄中國,中國的市場隨著內需的擴大也會逐漸成熟,對美國的產品出口越來越重要。

從國際格局的穩定和反恐的需要來看,美國同樣離不開中國。在東亞、東北亞,緬甸大選即將舉行,新的「文人政府」如何運作,充滿未知數,只有中國可以對其施加影響;北韓權力交替逐漸進行,未來金正恩是否能夠穩住接班陣勢,朝鮮半島會否出現新的動盪,也是未知數,而中國仍然是美國制約平壤不可或缺的夥伴。在全球反恐和中東事務上,美國需要中國攜手合作的形勢,與以往沒有太多變化,因為中國扮演的角色,美國的盟國無法取代,俄羅斯無法取代。
 
回過頭來再看中國,雖然中國面臨的外交壓力越來越大,除了劉曉波的諾貝爾和平獎之外,中國在東海、南海等海洋擴展方面,更遭遇了日本和其他鄰國的嚴重挑戰,美國則是這些挑戰中國勢力的最大「後台老闆」,但是,中國面臨的更大的問題是內部的社會矛盾、貧富差距,中國的當政者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甚至是民主機制的開放,不然,經濟發展的瓶頸難以突破,外交的壓力難以緩和,更為嚴重的是,作為改革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目前的中國領導階層,將會面臨「左派」勢力的嚴峻挑戰。

而要持續開放,美國的開放市場對中國來說不可或缺,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歐洲市場、日韓市場等;同樣,要走出外交的困境,要緩和與日本以及其他鄰國的緊張關係,要維護兩岸來之不易的經貿、人文交流的密切關係,中國沒有其他路可以走,加強與美國的關係是唯一的選擇,也是唯一的捷徑,中美關係無法被中俄關係、中歐關係等取代,後者只是中國調節與美國關係,在政經軍各方面與華盛頓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已。
 
由此可見,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期間的「中國」話題熱,只是從另外一方面證明了中國對美國的重要性日趨加劇,雙方出於內政需要以及國家戰略利益的獲取,彼此攻訐,都是短期和周期性的「常態」,無須過度憂慮,相反,雙方的智庫,應該認真探討,在新的國際、國內的形勢下,應該如何互動,才能獲取最大的戰略互惠。
 
关键词:中期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