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次期中選舉的意義不尋常
2010-11-04 10:45:5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政治版圖在期中選舉之後,發生重大變化,這既出人意外,卻也在意料之中。出人意外,主要是針對歐巴馬總統而言,兩年前歐巴馬意氣風發進入白宮,並讓民主黨旋風般地取得國會兩院的主導權,成為最有權力的美國總統之一,推動所謂的「改革」,誰知兩年時間剛過,歐巴馬「神話」竟然墜落如此之快,不但歐巴馬自己成為助選的「票房毒藥」,需要打第一夫人牌來補充,連歐巴馬那句感動全球,振奮全球的名言「行,我們能做到」,也成為被輿論「諷刺」的對象,無力回天。意料之中,是針對期中選舉的常態而言,美國選舉制度的設定,就是要給選民一個制約政客政黨的機會,而在任總統所屬的政黨常常成為民眾發洩不滿的對象,而遭遇滑鐵盧,當年李根總統、柯林頓總統都面臨過這樣的尷尬,歐巴馬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在期中選舉中受到嚴峻挑戰的美國總統。
歐巴馬和民主黨之所以不得人氣,主要還是經濟復甦的速度太過緩慢,以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既然民主黨控制了白宮和兩院,掌握了絕對的權力,那當然要負完全的責任,在競選期間,歐巴馬反復強調,改革是艱巨的,民眾需要有耐心,給他更多的時間。但是,他恰恰忘記了,他自己之所以能夠克服種種難以形容的困難,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非洲裔總統,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他出色的演講,以及他傳遞的資訊,讓美國選民相信,他上台可以帶來即刻的變化,不但讓美國可以走出戰爭的泥沼,同時,也可以讓美國迅速走出金融海嘯之後的經濟泥沼、失業泥沼。但是,歐巴馬沒有帶來這種變化,民眾的高度期待轉變成高度的失望,所以用選票體現「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民主力量。歐巴馬不能怪別人,更不能抱怨「民意如流水」,只能怪自己,怪自己的政黨。
這並不是說,歐巴馬在這兩年中只是「口花花」,而沒有幹實事。歷數結束伊拉克戰爭,推動最大的刺激經濟政策,史上最嚴厲的金融體制改革、健保體制改革,這些大政策和大革新,都在這兩年中出台亮相,只是效果不彰。更為致命的是,在權力的誘惑下,歐巴馬沒有採取政黨合作的方式來推動這些影響美國國本的改革,而是沿著政黨鬥爭的老套「獨斷專行」,自然引發爭議反彈,這一點再度警示未來任何掌握府院的強勢總統,推動大改革,要走政黨合作路線,才能走遠、走穩。
這次期中選舉之後,有兩個重要的焦點,一個是歐巴馬總統的連任之路將會如何,他是一任總統的命,還是可以再做一任?回顧柯林頓總統,在第一任期的期中選舉,遭遇共和黨的「國會革命」,再加上競選連任之前因為與白宮實習生的性醜聞,受到共和黨的國會彈劾,但仍然高票當選連任,歐巴馬自然也有希望。但是,柯林頓能夠克服萬難再度入主白宮,主要有賴於經濟成就,因此,歐巴馬在兩年後能否順利連任,經濟仍然是重中之重。
另一個當然是茶黨的興起,這個代表共和黨的右翼,又衝擊共和黨傳統政治架構的新政治現象,能否在選後擺脫曇花一現的命運,持續在選民中發酵,並贏得中間游離選民的青睞,改變戰後持續數十年的華盛頓政治生態,從而影響美國未來的進程,值得國際社會的認真觀察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