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馬籌建高速鐵路案傳將審決
2010-11-11 10:50:3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新聞網日前透露,據工業界消息,從吉隆坡到新加坡的高速磁浮火車議案,傳即將提交政府審決。興建從馬來西亞通往新加坡的高速鐵路,相傳歷有年所,但迄未見明朗化。當此國際紛紛啟動或磋商新鐵路建設案,以配合快速發展經貿活動的時際。馬星間籌建高速鐵路案舊事重提,相信是客觀情勢使然,兩國當局想必也能了解。面對發展趨勢、區域經濟整合的需要,能供徘徊瞻顧的時間已不多。希望這次傳說能得到積極回應,讓各方殷殷嚮往早日實現。
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相隔325公里距離,以時下無論何種機動車輛往返,單程就需要兩小時以上,遇有道路壅塞情事,耗時就無從估計了。在東南亞地區基本設施普遍落後的情況下,經貿活動對於時間的要求,似乎還能容得下兩地的交通方式。縱然近年不乏怨懟聲音出現,但新的交通建設遲不出現,也是無可奈何。各方眼見國際陸上交通新的運輸工具次第出現,新型磁浮高速火車,載客人數和載貨容積容量,都有可觀改進。尤其提升速度後,縮短了行車所需時間,從吉隆坡到新加坡,只要約70分鐘。不但節省許多時間和精力,軌道行車又無壅塞之虞,真是令人羨煞。
現代工商社會,有「時間便是金錢」的說法,所以在交通上能省時是備受重視的。不過,對馬來西亞而言,現在改善交通,除了省時,還有和以往任何時期都不同的意義。今(2010)年3月30日,大馬總理納吉公布「新經濟模式」計畫,高懸未來10年的成長目標;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年率要有6.5%,民間投資金額必須迅速回到1997年的顯著水準,並以適當條件吸引外資進駐。這樣一個堪稱為促成馬來西亞經濟脫胎換骨的計畫,若缺乏現代基本設施配合陪襯。既難以施展,在感覺上也欠平衡,大馬能以建設跨國高速鐵路做全盤調整基本設施的起點,至為妥當。
對於城市國家新加坡,如何能夠找到縱深腹地,做為經貿發展的迴旋空間,從來就是緊迫的問題。而星與鄰國馬來西亞之間,過去糾紛不斷,土地、邊界、勞工和水資源,屢成爭執焦點,直到近年才略見緩和。2007年間,星馬同受外界影響,經濟發展得不到大展鴻圖機會。於是決定釋去前嫌,希望藉由設立經濟特區等多管齊下方式,共同開拓東南亞的光明前途,地狹人稠的新加坡多年經濟快速擴張,土地勞力嚴重短缺,透過與鄰國合作,如將高效率基礎建設和金融服務經驗,移往相鄰的大馬做進一步發展,是一種理想的互補合作,對吸引外資更具正面影響。而高速鐵路的運量功能,尤其是關鍵性設施之一。
星馬醞釀合作發展經濟期間,曾先後兩次傳出籌建高速火車的消息,既連結兩地,為互補加分;也是睦誼成長的象徵。但時間過了許久,高鐵案遲不見動靜,枉勞眾多期待用路的人空等待。而此期間環境變化非小,東盟更從早年疏鬆的經濟論壇形式,轉為仿歐盟型的區域整合方式發展。原來的基本設施構想或行動,也依憲章所制定的經濟藍圖,積極推動,朝東盟於2015年建成單一經濟體的目標邁進。包括陸上高運量鐵路建設在內的各類基礎設施,分別籌謀展開。所以星馬高速鐵路建設案,於今是雙方合作開拓事業的重要工具,也是東盟區域的項目之一,居於整合的一個環節地位,重要性增加了許多。
東盟曾於2003年間,依據大馬所提議案,在領袖會議通過一項「泛亞鐵路」計畫,預計以新加坡為起點,經大馬、泰、柬、寮、越直達昆明。一面做中轉連接國際「鐵絲路」逕通往歐洲各地的準備;也是活絡「東盟加一」市場的運輸利器。現在隨著「鐵絲路」進展,「泛亞鐵路」正分從連接原有鐵路線或新建跨國鐵路進行。泰國前所策畫鐵路路線中,也有為向南延伸至馬星的一條,相關各方面的態度都頗積極,對東盟鐵路網絡的發展和期待也高。果爾,星馬當局似到了當機立斷的時候,再莫誤了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