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絕對要避免發生軍事衝突

2010-11-23 10:38:5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美關係的緊張,已提升到觸及兩國可能發生軍事對決思維的高度,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16日發表的年度報告指出,中國解放軍的快速強化,已經威脅美國在東亞的自由通航權;一旦爆發衝突,亞洲六個美軍事基地,將只有一個能夠倖存。
 
中國方面,第八屆珠海航展於16日拉開大幕,「更遠距攻擊、更持久作戰」成為參展裝備的普遍發展趨勢,而中國首次公開展示的反航母作戰體系,無疑成為本屆航展上的一大熱門話題。而海防體系構造圖中出現了「反航母三劍客」:C-602、C-705和C-802A遠射程反艦導彈,更引人注意。
 
應該說,在目前回合,美國採取是行動進攻型的,中國採取的行動則是應對式的。因為中國沒有航母,在美國明助日本藉釣魚島問題向亞洲太平洋大肆採取進攻姿態的此刻,中國由於尚未建造航空母艦,被迫展出新型武器,以表示其有應付航母的能力,說到底,還是希望對方不要太為已甚,避免中美發生軍事衝突的危險,源出於和平的本意,並非在向美國炫耀。
 
歐巴馬總統雖然年輕,但應該熟讀美國歷史,知道中美在二次大戰中有過良好而充滿仁義的合作關係;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尚未對日宣戰,但又要幫助缺乏空戰能力的中國抗日戰爭,於是以民間援華名義,派出由陳納德將軍率領的「中國飛虎隊」,在中國西南地區發揮了很大的戰鬥力,犧牲了不少美國飛行員,到今天,雲南騰衝地區還樹立著飛虎隊在華犧牲者的紀念碑。
 
美國政府雖與蘇聯對立,但並不反中共,甚至一直認為中共能在中國建立一個有效率而廉潔的政府,故暗中予以幫助。國民政府1949年遷出南京時,唯有美大使司徒雷登留著不走,就是想與新政權建立關係。不料剛成立的共和國初期政策極左,又受史達林影響,結果在韓國和越南與美國對壘作戰的不是蘇聯,而是中國。但美國要與中國建交的政策一直未變,直到尼克森總統時,才派當時的國務卿季辛吉偷偷從巴基斯坦乘機飛北京,終於恢復了中美關係。
 
幾十年來的事實證明,中美關係,合則兩利,分則俱傷。近期南韓首爾20國峰會及東京亞太經合領袖峰會,中美領袖雖有接觸,但卻是各說各話,各行其是。美國拼命要迫人民幣升值,胡錦濤雖然承諾人民幣匯率改革,但斷然拒絕快速增高的壓力,指出這樣做會導致中國的中小企業破產,不但動搖本國,也給世界經濟帶來不安。美國為了增加出口,提升就業機會,採取了大印鈔票的辦法,結果受到各國的指責。但歐巴馬辯稱這樣做是為了美國繁榮,而美國繁榮是世界繁榮的基礎,故美國多印鈔票並非自私自利。總之,中美之間現在只是在國際經濟會議上爭吵,還沒有發展到軍事上對峙,甚至對決的局面。
 
但歐巴馬這次的亞洲之行,不僅過中國大門而不入,在釣魚島問題上又站在日本一邊,大大壯了日本右翼的膽子,甚至特地繞大圈拉攏了印度,形成了一個對中國圍堵的包圍圈,這是很危險的。中國在珠海航展會上,展出了反航母武器圖形,可說是對美國積極進攻的一種消極回應,希望到此為止,不再升級。
 
值得高興的是,美國國防部長蓋茲16日宣稱,他於10月中旬在越南河內東盟防長大會上,應中國防長梁光烈之邀,已決定於明年初訪華,他希望中美軍事交流可以提至戰略對話的高度。
 
美國海軍軍令部長羅夫海德16日盛讚中國海軍在亞丁灣反海盜作業的合作,他希望中美軍方繼續這樣良好的合作,並針對中國宣稱南海是中國核心利益談話指出,為了安全穩定,各國都應以和平方式在該地區行動。總之,不論中美在某些方面利益如何矛盾尖銳,應盡力避免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关键词:中美σ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