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萬人花祭折射的公民精神
2010-11-26 10:40:0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上海這個城市,很容易成為關注的焦點,繼舉辦世博會,以長達半年的時間來吸引全球目光後,上海膠州路一把大火,到火後「頭七」,上海市民自發走上街頭,以一路菊花、近20萬人的人流,展現了不一樣的上海人,展現了不一樣的上海。而這個不一樣,就是上海人的公民精神,上海的公民社會訴求。
自改革開放30年來,上海就一直是中國政治管控最嚴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嚴過政治首都北京,而上海又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利益的城市,上海人自然也就成了最現實、遠政治而近金錢的一族。30年來上海人唯一1次集體提出公民訴求的,是前些年反對磁懸浮曾經有場人民廣場「集體散步」。因此在「11.15」大火災後,11月21日死難者們的「頭七」,近20萬上海人走上街頭的表現,令全中國刮目相看。
上海的「11.15」大火災,是1座主要居住退休教師的高層公寓,因建築墻施工中突發大火,結果死傷者眾多,官方報出的死難者數字是58人。以這場火災的性質看,當屬國務院文件規定的「特別重大事故」一類。因而火災發生後,公安部長趕到現場處理,國家安監局長任事件調查組長。
上海當局以其一貫的強勢作風,快刀斬亂麻地進行了善後處理,包括治傷、抓人、定性、理賠等各個環節,處置結果都來得出人意料的快。然而上海民眾乃至全國關注這一事件人們,對上海當局和北京相關部門如公安部、安監局等處置,表現出不滿,以其獨特的方式,對事件進行了自己的詮譯,提出了自己的訴求。
民間對當局處置事件不滿,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救火的乏力,從消防救火之遲滯、到消防設施的落後,是令大火燒通頂、人員失救的原因之一,而當局居然舉行消防慶功評好會;二是民眾一致認為,這場大火是人禍,不能以無證施工,來大事化小,更不能抓幾個民工、小包工頭來當替死鬼;三是民間不斷揭出,火災與上海官場腐敗,有直接關係,有線索更把肇事公司帳目,與區政府官員的關係清楚列出,要求當局徹查;四是民眾認為火災之後,當局高高在上的「親切慰問」,是對重大災難死難者尊重不夠,所以民間以網上力量動員,號召大家前往路祭,迫使官員們臨時安排集體前往。
於此,在民間自發串聯和網路動員下,21日至22日兩日間,約有近20萬民眾,前往火災現場。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上海人以花海、人流來致祭,現場一帶有上海城市交響樂團的街頭演奏,有大學生的合唱,也有白髮老人的街頭演說,有人說火災現場成了海德公園,有人說這天膠州路像極當年的天安門廣場。
有論者說,一場大火撕下一座城市虛偽的面紗,但更細緻地看,這場大火燃出了公民精神。被認為最商業的城市,被認為最世故精明的市民,透過一場大火,以自發舉哀的動作,挽起手來互相慰藉,這當然令人感動。而在互相慰藉中,他們又攜手走上街頭、衝上網路,去追索事件真相,去探求如何令生活更安全,提出公布真實的遇難者名單、公布真實的起火原因、追究主管部門責任者、行政機關負責官員引咎辭職等訴求。
上海這場轟轟烈烈的花祭,不只是10多萬平民「手牽手.傳遞愛」,還無疑是上海公民社會的一場洗禮,又因上海這城市在中國特殊地位,為中國公民社會的成形吹來一股清風。
在市場經濟成形之後,中國已開始步入公民社會的軌道之中,但在官在民,不僅有多方格格不入,由於公民們要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利,而官方要維護自己權力,甚至不斷爆出衝突,北京法院把反毒奶粉的維權人士重判入獄,只是一個輕輕的例子。
今天全中國那麼關注上海大火和火後花祭,不只是藉之為自己作心靈按摩,更多是在支持和學習上海人展現的公民精神,包括對生命尊嚴的不捨棄、對生存權利的不捐棄,對公共事務責任的不放棄,對公認規則的不拋棄。這一切,當是中國公民社會、民主政治的先聲。
自改革開放30年來,上海就一直是中國政治管控最嚴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嚴過政治首都北京,而上海又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利益的城市,上海人自然也就成了最現實、遠政治而近金錢的一族。30年來上海人唯一1次集體提出公民訴求的,是前些年反對磁懸浮曾經有場人民廣場「集體散步」。因此在「11.15」大火災後,11月21日死難者們的「頭七」,近20萬上海人走上街頭的表現,令全中國刮目相看。
上海的「11.15」大火災,是1座主要居住退休教師的高層公寓,因建築墻施工中突發大火,結果死傷者眾多,官方報出的死難者數字是58人。以這場火災的性質看,當屬國務院文件規定的「特別重大事故」一類。因而火災發生後,公安部長趕到現場處理,國家安監局長任事件調查組長。
上海當局以其一貫的強勢作風,快刀斬亂麻地進行了善後處理,包括治傷、抓人、定性、理賠等各個環節,處置結果都來得出人意料的快。然而上海民眾乃至全國關注這一事件人們,對上海當局和北京相關部門如公安部、安監局等處置,表現出不滿,以其獨特的方式,對事件進行了自己的詮譯,提出了自己的訴求。
民間對當局處置事件不滿,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救火的乏力,從消防救火之遲滯、到消防設施的落後,是令大火燒通頂、人員失救的原因之一,而當局居然舉行消防慶功評好會;二是民眾一致認為,這場大火是人禍,不能以無證施工,來大事化小,更不能抓幾個民工、小包工頭來當替死鬼;三是民間不斷揭出,火災與上海官場腐敗,有直接關係,有線索更把肇事公司帳目,與區政府官員的關係清楚列出,要求當局徹查;四是民眾認為火災之後,當局高高在上的「親切慰問」,是對重大災難死難者尊重不夠,所以民間以網上力量動員,號召大家前往路祭,迫使官員們臨時安排集體前往。
於此,在民間自發串聯和網路動員下,21日至22日兩日間,約有近20萬民眾,前往火災現場。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上海人以花海、人流來致祭,現場一帶有上海城市交響樂團的街頭演奏,有大學生的合唱,也有白髮老人的街頭演說,有人說火災現場成了海德公園,有人說這天膠州路像極當年的天安門廣場。
有論者說,一場大火撕下一座城市虛偽的面紗,但更細緻地看,這場大火燃出了公民精神。被認為最商業的城市,被認為最世故精明的市民,透過一場大火,以自發舉哀的動作,挽起手來互相慰藉,這當然令人感動。而在互相慰藉中,他們又攜手走上街頭、衝上網路,去追索事件真相,去探求如何令生活更安全,提出公布真實的遇難者名單、公布真實的起火原因、追究主管部門責任者、行政機關負責官員引咎辭職等訴求。
上海這場轟轟烈烈的花祭,不只是10多萬平民「手牽手.傳遞愛」,還無疑是上海公民社會的一場洗禮,又因上海這城市在中國特殊地位,為中國公民社會的成形吹來一股清風。
在市場經濟成形之後,中國已開始步入公民社會的軌道之中,但在官在民,不僅有多方格格不入,由於公民們要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利,而官方要維護自己權力,甚至不斷爆出衝突,北京法院把反毒奶粉的維權人士重判入獄,只是一個輕輕的例子。
今天全中國那麼關注上海大火和火後花祭,不只是藉之為自己作心靈按摩,更多是在支持和學習上海人展現的公民精神,包括對生命尊嚴的不捨棄、對生存權利的不捐棄,對公共事務責任的不放棄,對公認規則的不拋棄。這一切,當是中國公民社會、民主政治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