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統獨的台灣5都選舉
2010-11-27 09:57: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5都市長和議員選舉今天投票,馬英九領導執政的國民黨屢屢在北2都的市政議題上難以脫困,南2都選情則受制於基本盤不足。相對而言,民進黨在北2都的經營,頗見輕格調的粉紅色系,少見深綠色系路線。似乎藍綠都在閃躲重大政策的辯論,為歷年所罕見。
南2都不論台南和高雄,若不出大意外,民進黨應穩居勝面,5都之中民進黨原就只有南2都,只要在其他3都開出基本盤,就立於不敗之地,可謂相對從容。國民黨光是受制於地方治理的議題就已捉襟見肘,也迴避有任何大論述,非僅拉不開領先差距,且愈接近選期,差距愈小,危機也就陡然升高。
在態勢上,民進黨分明是以小搏大,以輕搏重,但具有向外拓展版圖的強烈意願,是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能不順從支持者的意願出馬角逐新北市。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著眼2012年大選,早就自行提名參選台北市長;國民黨不求有功,只想守住現有地盤,避戰心態亦可見一斑。
就動員和相對資源言,執政的藍營照說應具相對優勢;但細部觀察,藍營在南2都很難使得上力。藍營執政的台北市長郝龍斌、新北市長候選人朱立倫和台中市長胡志強,卻屢遭綠營拿小辮子糾纏。國民黨的防守戰線還因此被迫拉長,綠營的攻擊面則相對開闊,幾乎屢擊屢中。綠營在南2都既有勝算,選前最後衝刺目標當然鎖定藍營3都。換言之,民進黨可以不必回防,但採進攻態勢即可,更不必提出大辯論或大訴求。
民進黨既立於不敗之地,藍營只能但求無過,在心理上更是自覺輸不起,瞻前顧後,反受其害,看不出具有縱深的戰略布局。綠營在戰略上抓小放大,在戰術上則緊咬不放,力求從小突破變成大突破,台北市花博事件就是1例。緃使花博辦得再成功,還是一再被抹黑,陷入防不勝防的地步,選舉氣勢即難凝聚。原本可以亮眼呈現並可視同重大政績的花博,落得花了大錢不討好,稍有差池,立即成為大負擔。
再就民意傾向觀察,藍綠基本盤的變化最具指標性的就是深藍對馬英九的失落感太大,在感情上傾向拒絕含淚投票。至於中間選民不論淺藍或是淺綠,均不滿意現實,執政黨又未能提供強有力的訴求和號召。嚴格說來,執政黨在戰略上自始即力求5都選舉單純化,未能在大政方針上支援5都候選人。選戰開打以來,綠營也樂得跳過大陸政策的辯論,不論統獨和兩岸都成了隱性議題。
5都選舉原具期中選舉的性質,既是地方選舉,也是大選的預備。馬英九耍分別在5都展示執政以來的政績,從而號召選民支持執政黨。但也非如此才可能亮出可以期待的大格局,不過在馬英九的領導下,似犯了政策失語症,從兩岸大三通到ECFA,這些刺激台灣經濟再生的亮麗政績,就是看不出發揮了什麼力道,也看不到有任何重大的政策說明會和有說服力的展示。亞運楊淑君事件更是自我操弄,就怕和對岸不能切割乾淨。
藍營既在南2都無從著力,包括對陳菊救災睡覺的誠信質疑,未見民調反映,想要「翻盤」自非易事,退一步言,就算高雄棄保成功,也不是藍營的勝利;反而藍營的北2都和台中市因為民調逐漸接近,選前不出事則已,否則都有被翻盤的可能。若要預估選情,關鍵就在北2都藍營能否守得住。
綠營為了動員支持者投票,選前由民進黨祕書長吳乃仁放話,黨內最強棒一旦當選5都市長,能否成為總統提名考量但視民意支持與否,黨內並無限制條款。這一席話立刻成為焦點話題,看似為蔡英文和蘇貞昌再次投入大選解套,其實是利用媒體全面催票。藍營即少有這種借力使力的選戰策略。
台灣5都選舉今天晚間即見分曉,藍綠政治版圖也將重組,但藍綠的政治意圖卻都不見了。是「台獨」消音了,還是「一中」匿跡了?抑或藍綠領導人愈來愈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