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馬紹爾群島可能陸沉問題談起
2010-12-13 11:55:0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全球氣候變化協商會議上,遭遇了一個不知如何解決的難題,那就是太平洋中許多小島國,如馬紹爾、吐瓦魯、吉里巴等國,正因為海水不斷上升,不只是令他們賴以飲用的井水鹽分跟著提高,而是整個島國將淹沒在海水中,不復存在了。
若是海水淹沒島國已成為事實,不只是住在島上的島民失去國土和國家,問題的重心是他們的國家,例如馬紹爾這一國,在國家已失去國土之後,馬紹爾國是否仍能合法存在?因為依國際法的標準,一個國家,除了國民、政府之外,必須還要有國土,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國家。如果馬紹爾一旦陸沉,沒有了土地,聯合國是否還允許沒有土地的馬紹爾擁有聯合國中作為一個國家的席次?
先將聯合國在馬紹爾一旦陸沉之後是否承認該國席次不談,更要緊的是馬紹爾6萬1000居民要往哪裡去?即使這6萬多人屆時可以各自逃生,化整為零住到其他國家去,變成這些國家的僑民。但一個人在世界各地不管是居住或旅行,都必須擁有護照,如果馬紹爾已不存在,誰會發給他們護照?
面對民族與國家體制史上獨特的法律架構問題,馬爾紹政府正向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氣候變遷法律中心尋求協助,中心主任吉拉德則邀請全球法律學者明年5月在哥倫比亞大學集會找尋答案。
有許多國家曾從歷史上消失,例如前南斯拉夫的解體,分割成許多國家,或有的國家因領土遭侵占或割讓而消失。但吉拉德在紐約接受訪談時說:「沒有國家實際上消失,法律在這方面是一片空白。」這也就是說,國際法律對於名義上消失的國家,還沒有一套保護它,或使之恢復的辦法。
這些名義上消失但實際上沒有消失的國家不勝枚舉,例如印尼的亞齊、緬甸的克倫族,在英國殖民者未進侵之前,它們本來都是一個國家。以色列則是在幾千年前已失去國土,二次大戰後才在巴勒斯坦成立國家,由此引來以巴戰爭不停的局面。
還有本來勢力涵蓋整個歐洲的天主教皇,中世紀以前,歐洲各封建諸侯立國之前,都要經教皇批准。及後各國國王勢力強大,教皇勢力縮小,但仍在羅馬域中留著一片國中之國,稱為梵蒂崗,是有國土的國中之國,王中之王,各國都與梵蒂崗建交,並派駐大使。
馬紹爾等島國面臨的問題,應不難解決。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法律學者麥登說:「一旦馬紹爾因氣候變遷而消失,這要看國際社會對他們的容忍程度,也就是,聯合國大會會不會奪走他們的席次。」
當然,最好是聯合國大會不取消馬紹爾這些島國的席次,並從人道出發,為這些失去國家的島民找到一處容身之所,使馬紹爾等國不致從地面上消失。
倘若這樣大的世界,居然沒有一個國家會這樣大方,為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找到落腳點。只要聯合國不取消馬紹爾等陸沉國家的席次,它們就有權向各國派出大使,而大使駐地依國際法是屬於所駐國領土,馬紹爾等陸沉國也就有權在其所駐國領土內成立政府,並向其國民發放護照,使其國民可以在全世界各地居住或旅行,問題算是暫時獲得解決了。
而馬紹爾等國所遭遇的災難,正提醒現在還在過著好日子的全球人類,如果我們仍然繼續貪得無厭地向地球吸取資源,破壞地球,使氣候繼續惡化而不猛省覺悟起來的話,將有一天,全球的人類必會遭遇到比陸沉島國更悲慘的事情,那是整個地球已被人類糟蹋到不可能居住,但人類卻又找不到可以遷移的星球,那就只有眼睜睜地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