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10年「再入世」

2010-12-16 10:46:0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10年前的12月11日,中國跑過長年的馬拉松,終於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這既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中國整體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如今中國「入世」10年之際,面臨又一個轉捩點,中國能否以「再入世」之舉,跨出發展上的重要一步,正面臨又一場考驗。
 
回首望去,當年爭取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經過激烈爭議後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作出這一決策後,中國在對內的深化改革、對外的擴大開放等方面,都作出了相應努力,更重要的是對外展示了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積極姿態。
 
加入世貿組織10年,中國真的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很多預料會發生的事沒有發生,很多始料未及的事則出現。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中國GDP從2001年的1兆美元多,年均增長9%,繼去年總量達到5兆美元後,今年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預計總量近6兆美元。10年之間,先後超過英、法、德,今年經濟總量穩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中國入世時的2001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只有5096億美元,到2005年中國開始成為世界第三貿易大國,僅排在美國和德國之後,2009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中國商務部預估,今年貿易進出口總額將達到2兆800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5%左右,10年翻五倍。
 
再從生產總量上看,中國很多工業品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如汽車、鋼鐵、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彩色電視機、家用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各類紡織品以及日用輕工業品等等,10年時間,中國已被人稱為「世界工廠」。
 
與之同時,很多「狼來了」的提前預警,居然沒有出現,比如入世前最為擔憂中國本土企業是否受到衝擊,事實上是中國企業伴隨著中國經濟和中國國力的提升,在國際競爭上都取得一席之地,不少企業更躋身「世界500強」之列。
 
更重要的,是在入世以來,按目前承諾和要求,中國制定、修訂、清理、廢止了2000餘件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法規,新制定的《立法法》等一批法律法規,特別是《行政許可法》對政府行為的透明度提出了更加嚴格、具體的要求。
 
伴隨著市場經濟法規的訂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市場經濟觀念得到更深入和廣泛的普及,中國民智再開,中國人權意識的樹立,中國公民社會的崛起,在中國政法機構的不思進取和中國司法改革嚴重滯後下,成為中國過去10年來最重要的變化。
 
中國入世10年,帶來的變化、取得的進展,內外上下皆有目共睹,但在入世10年之際,如何求得新的發展,還難有共識,甚至有「出世」和「再入世」之爭。
 
所謂「出世」之說,來自極左派,他們認為入世10年,造成列強政治上要挾中國、經濟上吸乾中國,造成中國的貧富差距和環境污染,也造成官員極度腐化,現在應當「果斷退出世貿組織」。這種極左派言論雖然影響不大,但挑起生活在最底層民眾的感受,因為相當數量的低下階層,10年來既有絕對貧困化者,如失地農民,也有相對貧困化者,如失業的工人。
 
這種「出世」之說,雖有波瀾,難成風浪。而「再入世」之說,才值得思量。中國一般精英,看入世10年,成就多,問題少,看到的問題,也就是貿易摩擦加劇、市場經濟地位未就之類。中國真的面臨「再入世」或深度入世的要求,需要更認真思考。所謂「再入世」,是中國入世10年,諸多紅利消耗殆盡,這才進入中國入世其利見少,其弊紛現的階段,需要重振入世雄風。
 
中國已透過入世,深度對外開放,但要全面融入國際社會,經濟決策、意識形態、政治架構、社會治理等都面臨新考驗。入世10年之際,中國經濟上需要結構調整,政治治理需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配,還要有以普世價值展開的社會建設,實現又一輪入世,這是比世貿組織更大的世界的世,否則中國經濟畸形難調、社會矛盾叢生,均難改觀。
 
关键词:入世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