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與中文多樣性的推動

2010-12-23 12:07:0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聯合國總部設置的首屆「中文語言日」過了沒有多久,中國舉行的第5屆「孔子學院大會」又告來臨。國際間近年為推廣有5000年歷史的漢語文化,分由不同機構視需要開辦了專業單位,從事交流和學習的工作,蔚然成風。對於地球村文化多樣性的推動、重要語文的平等使用,實具有相當貢獻。而在中國大哲學家、思想家孔夫子名下推展漢語文,對於人類社會和諧發展,實有事半功倍的影響,值得重視。
 
在聯合國創立之初,中文就和英、法、俄等列為正式語文,是文化多樣性的主要成分。當首屆中文語言日在聯合國系統內推動時,曾特別強調中文語言是世界上最為古老、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透過中文語言的進一步推廣,會讓人們領略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這是當今世界最高行政組織的說法,無疑有其代表性。

實際上漢語文化流傳至今,源遠流長,經歷過無數浩劫考驗而顛礩不破,且又能以非常韌性,每每在嚴酷銑鍊中推陳出新,強勁適應時代要求,進而開創非常局面。所以漢語文化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其潛德幽光,自來就是人類瑰寶的重要部分。
 
西方的學術界,對於重要語文,一貫尊重並適時揄揚,有「掌握新語文,等於獲得進入另一世界殿堂的鎖鑰」。漢語文存在已久,且由於漢民族活力充沛,歷來隨著不同性質的交流,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其生活習慣和語文,自然也會隨著移動,無論是繼續流徙或落地生根,多能發揮浸潤、融合、蛻變的特性。保留其中一部分,融入外來一部分,形成新的一種形式。所謂「禮失求諸野」,漢語文化的精髓,往往在海外僑民社群裡還妥善保留著,延綿不息,形成流傳的一種方式。
 
中國當局為了推廣並強化漢語文化,在1987年成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簡稱「漢辦」,並承辦廣設「孔子學院」事務。據官方的說法,設立孔子學院是秉持著孔子「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動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融合。總部設在北京的孔子學院,在國外大學、研究院等教育機構內設分部。標榜為世界各地的漢語文學習者,提供最具規範、權威的漢語教材,同時定期舉辦「孔子學院大會」。中國的連串作為,完成在海外推廣漢語文化的體制和模式,以孔子理念發揚現階段影響力,顯然具有非常積極性。
 
在第5屆孔子學院大會舉行期間,主辦單位提出數據,表示目前世界上以非漢語為母語的國家和地區,已有4000多萬人在學習漢語。全球總計有100餘國設立共300多所孔子學院,分別推動近4000所學校設立漢語課程,學習人數每年都以5%成長率攀升。同時有關單位又透過間接合作方式,培訓約80國近10萬位漢語教師,使漢語教學呈現更加蓬勃發展的現象。「漢辦」長期不懈的努力,整合海外推廣漢語體系,使各方人士、包括5000餘萬華僑華裔,有意學習漢語時,得到一定程度的助力;也加深了對漢文化的接觸了解。形成漢語文綿長生存發展過程中新一波的高潮,波瀾壯闊,蔚為可觀。
 
孔子學院於2004年11月設立第一所後,若干年來推廣漢語教學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推動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融合方面,也啟動了多種方式,風氣既開,接觸趨於頻繁,預定目標自然易於達成。泰國在這方面頗不乏先例,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詩琳通公主殿下2005年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大學參觀過,並向該校贈送泰文書及御著100萬冊,成立了詩琳通公主資料中心。隨後續有贈書,反映雙方友好合作密切,泰國教育部並循此方向,努力不斷就促進中文和泰文教育加強交流,成為推動語言、文化多樣性的一種典範。

更值得稱道的是泰國還有中華國際學校、中華語文中心,從小學到高中,推動中英雙語文教學,在泰北和泰南許多華人辦的學校,從小學到中學,進行中泰文雙語文教學,在東南亞國家,更有台北學校,進行中英與當地國家文字的多種語文教學,這些受到台北支助的學校,與孔子學院扮演同樣的角色,在台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階段,全球多角度透過漢文化的傳播,增進華語文的平等使用,對世界多元文化的推動,實具有莫大的貢獻。
 
关键词:孔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