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推動裁核新約過關的意義
2010-12-28 09:38:2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參議院22日批准了美俄裁核新條約,這是歐巴馬總統一次重大的勝利。參院投票結束後,歐巴馬帶著妻兒,歡歡喜喜地到夏威夷渡耶誕節假期。歐巴馬在白宮記者招待會上,稱讚這份條約是近20年來最重要的核裁軍條約,指出該條約將加強美國在防止核擴散、推進世界無核化進程中的領導作用。
事實上,核子武器是絕不可能在現實戰爭中使用,因為大家都認同,一旦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以核武互相攻擊的結果,已不是勝負問題,而是同歸於盡,不但互相使用核武的兩國毀滅,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也將不再存在。所以,美國和前蘇聯儘管雙方如何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認知上存在歧見,各走極端,就是不敢動用核武。於是便有了美蘇限制核武條約的簽署,雙方一方面限制對方核武的發展,一方面進行冷戰,盡力避免正式面對面的熱戰,後來連冷戰也逐漸趨於平靜。
美蘇(其後蘇聯解體,變成俄羅斯)第一次限武是在1991年7月簽署,1994年12月生效,2009年12月到期。在15年的有效期內,美俄將各自的核彈頭減至6000枚以下,將戰略武器運載工具減至1600件以下。現在的核裁軍新約規定,自批准之日起的10年有效期內,美俄應在第7年後各自將核彈頭減至1550枚以下,將戰略武器運載工具減至700件以下。從數量上看,雙方裁減的核武不算少。
但其實,核彈頭及其運載工具的多少並不重要,因為核彈是不可能實際使用的。但無論如何,美俄這兩個佔了世界核武90%的核子大國能夠同意削減核武,總是一件好事。但世界要真正太平,不是核彈減少,而是最終達到無核化的目標。
自從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已成為獨大的世界霸主,可以為所欲為。好在美國到底還是一個民主國家,沒有任何人能夠在美國獨行獨斷,所以在核武方面,美國仍要受另一個核武大國俄羅斯的牽制。今年4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了新版核裁軍條約,正在等待國會的批准,但今年11月美國的期中選舉民主黨失利,許多人不免擔心,歐巴馬成為跛腳鴨總統之後,他所簽署的新版核裁軍條約能否順利獲得國會的通過。
按照規定,條約必須獲得參議院2/3多數票,即67票才能過關。歐巴馬於是出盡全力,親自出馬展開遊說,更輪番致電數位搖擺不定的共和黨議員,進行了「車輪遊說」,終見成效,有13名共和黨議員沒有聽從該黨指揮,「倒戈」投下支持票,最後表決結果為71票支持,26票反對,支持票超過2/3,新核裁軍條約得以順利批准。
這是歐巴馬在期中選舉後成功獲得國會跨黨派支持的第三個重要法案,他先前與共和黨達成妥協方案,順利通過總金額8580億美元的延長減稅案,隨後也實現承諾,廢除限制同性戀者服役的「不問不說」政策,也就是軍中的同性戀者不再受到軍紀的取締。這說明歐巴馬已站穩了腳跟,沒有因民主黨期中選舉的失利而成為跛腳鴨總統。
有人在記者會上問歐巴馬,過去幾個星期的勝利,會不會認為是自己的「東山再起」?歐巴馬答得好,他說:「過去幾周的發展,不是我的勝利,而是美國人民的勝利」,民主及共和兩黨雖有理念差異及爭論,但最終仍能求同,讓國家向前推進。
歐巴馬這短短幾句話,讓人覺得,這就是民主制度實際的正面作用之所倚,不怕大家意見分歧,只要最後能統一大家不同的意見,推動國家的進步,目的都是為了人民能過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