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年來臨的希望和願景
2011-01-01 10:27:1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11新年來臨,一元復始,適逢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成功,創立中華民國屆滿100年。新的一年來臨,日新又新,從歷史的長河衡量,尤其具有非常的意義。辛亥年為亞洲大地營造出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擺脫封建傳統的束縛,成為積弱民族振奮圖強的典型,受到舉世矚目。
辛亥百年來的艱辛歷程,和若干亞洲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相彷彿。曾經受到列強凌侵、蹂躪、劫掠,困厄重重。但是在經濟逾格操弄,釀成金融海嘯大災禍後,淬勵奮發的亞洲民族,透過自強不息的努力,掌握住區域經濟整合的精髓,終又進入和平崛起的階段。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在世界失衡的衰退中,形成了帶動全世界復甦的主流力量。亞洲又一次站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成為各方的焦點,站立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先驅。環境雖然險峻,但亞洲人有新希望、有願景、有幹勁,新的一年充滿了克服困難的信心。
新世紀第二個10年起步,令人感動的是海峽兩岸對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志業都有肯定表示,分別以建國百年和辛亥革命做申慶的主要活動。雙方的和諧認知,既為現階段和平的保證,也是未來發展的基石。再從經貿角度切入,海峽兩岸於2010年6月所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更是60年來最重要的協定。其內容基本涵蓋了兩岸間主要經濟活動,充分體現了雙方經貿關係的現狀和特點,為進入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機制。簽署協定後經過半年期間的接觸,相關人員對業務的了解、配合的技術,已可達成默契。新年開始,正是執行協議的啟步,相信早期收穫計畫的實施,將能創造更自由的貿易環境,同時有利於進一步深化兩岸合作,提升產業競爭力,各方視該協定為兩岸發展的里程碑,確有道理。
迎來2011年,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到了檢驗從危疑震撼進入趨於穩定的關鍵期間。包裝著經濟強權擴張動機的「全球化」主張,因過度操弄而爆發國際金融海嘯後,備受嚴重衝擊的各地經濟體,乃有以「區域經濟組織」,進行對捅下大亂子的「全球化」多所補綴,也就是以「區域化」來平衡「全球化」,而當時正尋找轉型的東盟,得風氣之先,積極在區域經濟組織範疇內,提出仿歐盟的東盟憲章,將東盟轉型為單一經濟體。同時又於2002年和中國簽訂「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協定」,分別推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等板塊的協定,並於2010年建成自貿區順利推展自由貿易。縱使在金融海嘯和遭美國迭以貨幣寬鬆政策等重壓下,也有逆勢成長的優良表現,帶動區域經濟成長。所以新年來臨,不僅能通過穩定經濟秩序的檢驗,還將強化信心,締造佳績。
「亞洲開發銀行」(ADB)在最新出刊的「亞洲經濟觀察」半年報中預計,2010年新興東亞經濟體國內生產毛額(GDP)為8.6%,中國則為10.1%。所謂新興東亞經濟體,是東盟10國加上中國、日本和韓國,在隨經濟V型復甦經歷多項挑戰中,找到了因應危機的竅門。所以2011年雖經濟成長可能略放緩,但總體尚強勁,能加強外匯區域合作,共同對付通貨膨脹,仍將扮演帶動復甦的角色。另在「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出版的「金融與發展」雜誌,則以五大重點,解析中國經濟帶動全世界。先後兩種國際事業刊物,強調中國地位重要和對世界經濟復甦的正面影響,帶新的一年中,相信仍會激起亞洲國家活力,做出貢獻。
從1911到2011年的100年間,辛亥建國與和平崛起,已先後讓亞洲的潛力,使外界有所認識。民主100,希望100,兩岸中國人和華裔華人,要許中國一個遠景,許自己一個未來,也祝願亞洲未來發展的趨向和各經濟體所扮演的角色,也能進步發展,非常明顯。「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後就以區域人力堅定、樸實、勤勞的秉性,加上天然資源的充沛,規劃出高瞻遠矚的策略,締造和平富足的環境,嘉惠於世世代代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