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面對國際糧價飆漲問題

2011-01-11 11:06:4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世界糧農組織」(FAO)於6日經路透社發布消息,糧食已在2010年12月達到空前高價位,若干國家甚至超過2008年間引起暴亂時的水準。不少亞洲國家的決策人士,已將糧價引起通貨膨脹,威脅到該地區從世界金融危機強勁復甦,列為2011年的重大議題。如果處置不當,更將波及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的穩定,切莫等閒視之。糧農組織上次在「糧食展望報告」中,提到糧價「逼近」糧食危機時期,只是兩個月前的事。不旋踵就出現了新的狀況,糧情緊急,「民以食為天」,各方面都該嚴肅面對問題了。

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消息,是於觀察世界糧食供需失衡的嚴重性後,做出糧食增產、相關經濟體莫採禁糧輸出等大聲呼籲。站在聯合國的立場,該機構的處理並無不當,國際食糧供應不足的缺口加大,確實把問題推近危機邊緣。但是從上次2008年糧食危機引發若干國家的暴亂、經濟幾近崩解以來,國際食糧供應不足的現象,不僅未稍緩解,反而每下愈況。雖然國際間相關於食糧供應的大小型會議,不斷召開、決議一項接著一項出檯,卻無補於事。可見奔走呼號只有提示作用,要解決問題,還得另闢蹊徑。

近年來,尤其是食糧不足缺口擴大的時際,相關方面就會重提到1970年代的綠色革命,也更加懷念2年前逝世的「綠色革命之父」波勞。這位挪威裔美國人,先後奔走於美、亞、非各洲,致力培育高產量農作物,投入小麥、稻、玉米的品種改良,帶動綠色革命。由於作物產量大幅提升到一倍以上,使在人口爆炸性成長的1960和1990年代,許多庶民得以免於饑餓。受嘉惠最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這30年間的穀類產量更增為四倍多,讓南亞安然度過。波勞農改可能挽救約10億人的性命,諾貝爾委員會以他「協助提供糧食給饑餓的世界」,而頒予1970年和平獎。波勞的成就為提升作物產量奠下里程碑。

舉世缺糧,懷念波勞的不僅是他對穀類增產的提倡和貢獻,更難過的是他的叮嚀:「世上仍有許多可憐挨餓的人,慘境是爆炸性的,別忘記」。卻在他完成階段性貢獻後,因人謀不臧而遭置諸一旁,終又釀成另一波糧食危機。這位在解決食糧不足問題極有其歷史地位的人物,值得牢記。雖不可能複製一位類似解糧荒者,但他的精神應可傳承,且宜多鼓勵後來者效法。無論是現在或未來,為因應大量需求,食糧都得提升產量,都有賴各地糧農事業領域中孕育出更多具有波勞精神的人物。

缺糧國家名單上,高居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也在列,其大城市的糧價去(2010)年11月年增率已達11.7%,且學術界預言穀價會再漲10%。若干城市已採直接管制措施,政府當局也保證會遏止炒作。在一般情況下,外界對有13億人口的中國,已有民食問題嚴重的感覺,處理眼前困窘,可能得費一番調控工夫;但往長遠看,中國當局似已展開了對食糧供需求得平衡的行動。自去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新年的新目標和任務做出決議,要在原來基礎上更加著重強調「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有效供給」、重點加大農業水利和電力設施、農業科技進步等方面的投入。這些議題,是加強關鍵基礎設施的另一種說法,也是外界相信中國民食供需有平衡希望的理由。世界各經濟體的政府,果能集中力量緩解糧食供應,以高度效率進行張羅並撲打炒作,問題的嚴重性就可能緩解許多,中國的作為是一例。

面臨國際糧價飆,傳20國集團(G20)有介入處理的打算,這是國際許多糧農專業機構各型會議外的一股新力量,對於這般錯綜複雜的問題,20國集團能有多少解決的可能,一般多持保留的態度。問題已攤在眼前,各經濟體得先有自求多福的算計,再期待外援始是上策。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