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取之有道」竟成「盜亦有道」?

2011-01-18 10:41:3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最大在野黨最近火力全開,攻擊國民黨提高退休官員的優惠存款額度,此即民間所謂的「18趴」(18%的高利),加上媒體「公審」效應,幾乎打得藍營體無完膚,馬英九大有可能因此「陪葬」。一路「打趴」下來,不意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反遭立委邱毅踢爆享有「18趴」,一時之間全島輿論為之沸騰,而蔡英文為個人理財所作的辯詞,似在為「盜亦有道」正名?
 
「18趴」是否合理,原屬可以評論的公共議題,應否徹底改革,更涉及整個官僚體制的給付和社會福利的整合。台灣若是一個充分的福利社會,容或不具爭議,但台灣年金制度迄今未能普遍施行,在所得分配多有扭曲的情況下,「18趴」很容易被認定違背公平正義的普遍原則,自易成為反對者攻擊和分化的材料。
 
綠營此番藉由馬政府意圖恢復退休公務人員優惠存款的原有額度,引發軒然大波,馬英九對此固難逃「政治不正確」和選舉考量之嫌;民進黨當仁不讓,立即提升道德高度嚴檢、嚴查,非要將之妖魔化,並「打趴」在地不可。等到「18趴」成綠營口中剝削人民,製造社會階級和不公不義的根源,並歸類為不可饒恕的罪惡時,這才後知後覺,原來黨主席蔡英文和好多位黨內名人也享有「18趴」。不意一套政治肥皂劇,頓時高潮迭起,在綠營內部更是平地一聲悶雷。
 
相對而言,民進黨天王級人物蘇貞昌和謝長廷,當初都拒絕這筆優厚利息的「誘惑」,而黨內最有可能爭逐明年大選提名的就是蔡、蘇、謝三位,單就民進黨為「18趴」所樹立的道德標準言,三人之間的人格高下立即浮現。明年大選提名,誰比誰更禁得起檢驗,相信民進黨內絕大多數也會因此另生看法。傷哉,蔡英文。
 
但令人失望的不在蔡英文是否享有「18趴」,而是蔡英文的反應模式。例如推說是個人隱私,並有意就此興訟;次說是制度問題,不該涉及個人,指稱爆料者顯有政治操作之嫌;三是宣稱歷年公益捐輸大於「18趴」的利得,意在為個人是否貪圖綠營口中的不當利益解套。
 
就此三者而言,蔡英文是公眾人物,非但是民進黨領導人,且有可能是明年大選候選人,難道不應接受更嚴格的道德檢驗?況且「18趴」已成公共議題,有那些公眾人物享有難道不該讓公眾有一了解,何來隱私可言?況且藍營連戰、宋楚瑜、胡志強和馬英九不都是在同樣的標準下一再被檢驗?
 
為了打擊「18趴」,綠營標舉的正是最高檢驗標準,難道不該「己立而立人」?依綠營的標準,除開制度問題,更可較量出個人操守。三是公益捐輸大於利息所得的「大水庫理論」,那本是推定有罪無罪的議題,蔡英文享有「18趴」,並非犯罪所得而是依法享有;再者,以民進黨口中的不當所得拿來作公益,並自覺可以因此豁免道德負擔,豈不自我肯定「盜亦有道」,且默認「18趴」就是不當所得,更等同強加所有「涉案人」都有道德瑕疵?
 
依蔡英文的家世和個人財力,豈止以億計,當然不會介意有無「18趴」,當初所以會選擇享有「18趴」,或可用「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來形容。但民進黨和綠營全力妖魔化「18趴」時,蔡英文即應有所取捨,或為「18趴」正名,或當下坦承個人是共犯結構的受益者,但蔡英文對此並無任何積極作為。類似的案例如陳水扁宣稱貪腐所得皆是未來的「建國基金」,試問綠營又有幾人相信?
 
為了「18趴」,民進黨使盡力氣,竟把自己的黨主席打「趴」了;蔡英文當然無辜,但她的不當利得轉作公益論,若就綠營的高標準言,是不是「盜亦有道」?
 
关键词:英文取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