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掃除亞丁灣海盜的死結
2011-01-26 10:46:2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海事組織」設在吉隆坡的「海盜提報中心」,日前告訴美聯社記者說,去(2010)年一年間,海盜在索馬利亞外海劫掠世界各國船舶,共扣留了49艘不同型海輪,綁架了1181位人質,遂行勒贖放行的勾當。據該中心表示,從1991年受命承擔這項提報任務以來,這是最高的一項紀錄。世界各地海域都可能有海盜出沒,但單在亞丁灣一帶竟有這許多船、人遭劫,堪稱空前。國際間不同的機構使用了一切可能的方法,未能遏阻索馬利亞海盜橫行,反而年復一年獲悉遇劫人、船數攀升卻束手無策,形成國際上一樁微妙公案。
索馬利亞有「失敗國家」典型的稱號,多年來軍閥割據,內戰頻仍,政府當局政令不出都門,民不聊生。於是亡命之徒選擇鋌而走險,以海上劫掠維生,並專門尋覓航行經亞丁灣、繞「非洲之角」的船隻下手。當地海盜藉索馬利亞海岸線綿長,對地形熟悉且以逸待勞,遂行劫掠方式相當具有彈性。所以覓妥獵物後擇地「出任務」,幾無不得心應手,滿載而歸。中、美、日、北大西洋公約等,都有派海軍護航、巡邏、追擊的行動。但海盜靈活,對軍艦蹤跡大致都可掌握,使「堅船利砲」往往是來回奔波,事倍功半。 一般以為,海上打擊犯罪,縱使偶有所獲,也只算是治標,解決不了海盜神出鬼沒的問題。要治本還得從陸上進行,但東非情勢如同一團亂麻,把區域秩序整好,讓各政府監控海上亡命之徒,談何容易。
在聯合國中設有「國際海事組織」(IMO),是負責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汙染的專門機構。海上保安事宜,也是該組織所應規範經營,無可旁貸。在索馬利亞海盜滋事一波接著一波,高潮迭起的時際,海事組織乃依據權責,介入處理。2009年1月底,在吉布地召開了一項高階層特別會議,並通過「共同合作打擊海盜行為守則」。與會的西印度洋、亞丁灣和紅海沿岸17國,允諾將依據國際法就打擊海盜和武裝搶劫,展開全面合作,通過各國協調人員和區域資訊中心,分享和通報資訊,阻截從事海盜和海上搶劫行為的可疑船隻,確保嫌疑人被逮捕和起訴,併為遭海盜襲擊和搶劫的船隻和人員提供救助。就海事組織推展反海盜行動的立場和程序而言,架構雖稱完整,問題在於紙上談兵,並無付諸實施的力量。海盜近年愈打愈猖獗,間接答復了國際上這番努力。
正當亞丁灣海盜把擄到的船隻和人數送上空前高點,聽候其分類宰割的時候。海盜今(2011)年新擄獲的第4艘,也就是南韓1萬噸級化學品運輸船「三湖珠寶號」,在押回盜窟航程中出了狀況。南韓當局指派海軍突擊隊21日拂曉於阿拉伯海,把輪船救了出來,還擊斃8名海盜另生擒5人。這樁罕見的營救奇襲,是韓輪曾有6艘遭劫、次第付出贖金給海盜後才獲釋。這次「三湖珠寶號」又遇劫,實是忍無可忍,南韓遂有此積極行動,建立了功勞。以往法國海軍、俄國陸戰隊、印度戰艦「塔巴爾號」、德國驅逐艦「卡爾斯魯爾號」、美國海軍海豹特種部隊、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的二艘驅逐艦和一艘綜合補給艦等。在亞丁灣擔任掃除索國海盜任務,也曾有過相當表現。問題正如前所分析,海盜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任意揮灑,偶爾救援成功,似無濟於掃除海盜,只顯現一時鋒頭,贏得廣泛彩聲。
現階段的亞丁灣海域,在索馬利亞海盜劫掠成功多於失敗鼓舞下,分支分派逐年成長。原倡者則以勒贖所獲巨額金錢為基礎,建立起一套完整體系。羅致各方專門人才,替海盜經營事業,舉凡招募亡命徒、徵購新型而適用的武裝和通訊器材、炒地皮和跨國投資、贖金漂白、看管人質和船隻等。都有白道體面人士代為奔走。顯然,海盜「氣候」已成,替南韓救回一艘船鼓掌完畢,還是多用心於打開掃除海盜的死結才是。